江门全链条引育“三支一扶”人才,高站位服务“百千万工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江门
原创2025-07-15 17:14

基层建设需要青年力量,青年成长需要基层舞台。为服务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江门市人社部门坚持打造全链条引育“三支一扶”人才模式,凝聚起一股投身基层、发展基层的青春力量,相关做法在全省2025年“三支一扶”工作会议上作重点交流发言,是全省三个作经验介绍的地市之一。截至目前,江门市累计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297人,目前在岗294人,覆盖江门全域,涉及支教、支医、支农以及乡村振兴等各个岗位。其中,台山市都斛镇李采珍获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优秀巾帼队员”称号,蓬江区潮连街道邝乃然获2024年广东省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省十佳”选手。

3993x2661_68761707a6add.jpg?X-Amz-Conten

“三支一扶”学员培训。

精准对接基层需求

实现扩面增量“招得来”

一是县域服务全覆盖。江门落实广东省关于扩大“三支一扶”计划服务基层覆盖面的要求,2021年起,在台山、开平、恩平的基础上先后将新会、鹤山、蓬江、江海纳入服务范围,实现江门市四市三区“三支一扶”服务全覆盖。

二是靶向设岗引人才。紧密对接“百千万工程”县域发展以及乡村建设实际需求,江门科学设置支教、支农、支医及乡村振兴岗位,2023年以来,统筹设置支教岗位106个、支农岗位93个、支医岗位106个、乡村振兴岗位125个、其他岗位50个,共计480个,为选拔高素质青年人才服务“百千万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1080x608_6876170664622.png?X-Amz-Content

邝乃然斩获职业指导“全省十佳”选手荣誉。

三是扩大政策知晓度。江门在线上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发布“三支一扶”招募岗位信息和政策解读,线下在校园招聘会设置政策咨询展位,有效引导更多青年人才主动投身“百千万工程”。

强化保障激励机制

打造暖心工程“留得住”

一是落实政策激励。江门先后印发《关于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推动基层人才振兴的工作方案》《江门市“三支一扶”工作管理办法》,自2021年起,江门市“三支一扶”人员生活补贴在广东省标准的基础上,支医岗位每月增加1000元,其余岗位每月增加300元,显著提升岗位吸引力。对台山、开平、恩平等相对偏远地区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被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录用的,最高给予4.8万元的一次性扎根补贴。截至目前,江门市累计发放期满符合条件一次性补贴共337.2万元,惠及“三支一扶”人员156人,有效引导人才向基层、向艰苦地区流动。此外,还为全体在岗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发放节日慰问金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二是创新管理服务。江门积极开展导师结对帮扶,服务单位为新招募人员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一对一”指导工作、生活和成长,加速融入基层、提升履职能力。实施“三支一扶”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岗前”“在岗”“离岗”培训,并结合党建+元素,全省首创主题教育+专业技能提升的“红色加速营”人才培育平台,构建公共课程+专业指导+红色教育、名企研学的“三支一扶”基层人才培育体系,助力提升“三支一扶”人员综合素质。2023年度以来,共组织培训13期,培训人员1495人次。

三是畅通就业渠道。江门市县两级人社部门联动,为期满人员提供精准就业咨询、创业指导、职业介绍、岗位推荐、简历推送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创新组织开展“三支一扶”人才供需交流会,为人才就业与企业需求搭建高效对接平台。紧扣“百千万工程”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的要求,大力扶持期满人员投身创业蓝海,对有创业意向人员,提供创业培训、指导、孵化等全链条服务。

树立典型示范品牌

力促江门名片“擦得亮”

江门紧扣人才成长全周期,创新“培训赋能—典型挖掘—品牌提升”三位一体工作法,打造具有全省辨识度的“三支一扶”人才培育名片。

一是深化地媒合作,放大典型示范效应。依托省级媒体平台,共建“青春共赴百千万工程”专栏,江门深度报道优秀“三支一扶”人员事迹,累计报道10余个案例,形成全市“三支一扶”青年投身基层的“精神灯塔”。

二是构建“培—选—推”闭环,输送全国标杆案例。江门以“红色加速营”培训为起点,结合服务单位评价与群众口碑,系统挖掘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典型。累计评选出32名市级帮扶能手、8家“三支一扶”示范实践基地。2022年,由江门市报送的“平凡岗位精彩人生”优秀职场毕业生——黎奕媚的宣传短片,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广。

三是以品牌引力促人才招募。通过持续输出“三支一扶”工作“江门经验”,2024年报名人数较2019年增长超400%,其中名校毕业生占比提高21%,为基层输送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到江门去,在基层成长”成为青年择业新风向。  

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姿 通讯员 江仁轩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筑梦江门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