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辑亲子音乐剧场《中乐魔法棒IV – 西游击乐退牛魔王》近期在澳门上演,澳门中乐团再度携手水声人重唱团,结合无伴奏合唱,在《西游记》故事趣味无穷的旅途中认识中乐团四大家族之一的敲击家族。观众将穿越至《西游记》经典“大战牛魔王”场景中,亲历智取芭蕉扇,趟过火焰山的故事,大人小朋友都可在士气十足的敲击乐声中,感受中乐的奥秘和魅力。
《中乐魔法棒IV – 西游击乐退牛魔王》现场。
日前《中乐魔法棒》系列指挥林亦辉、澳门中乐团敲击乐部首席李畅、编剧及导演杨萤映以及水声人重唱团音乐总监林诗涵接受南都娱乐专访,分享创作秘诀和幕后故事。指挥林亦辉透露,澳门中乐团之前两年曾以“弹拨”、“拉弦”为主题穿梭多元宇宙,今年依乐团的规划和顺序,决定以“敲击乐”为主题重新讲述西游故事。林亦辉还表示曲目分为乐团合奏与敲击乐协奏作品,在曲目选择上除尽量包含敲击乐角色之外,也符合剧情需要,选择了大鼓、手鼓、木琴、京剧敲击乐器等来搭配。
指挥林亦辉。
导演和编剧杨萤映透露本次是一个以敲击乐为主题的亲子音乐剧场,因此在编写剧本时特别考虑了敲击乐器的音色与节奏特性,觉得非常适合搭配《西游记》里热闹刺激的“大斗牛魔王”情节。目标是让大人小孩都能看得投入、玩得开怀。此外团队多次深入讨论,设计了比以往更多的互动环节,让观众不只是“看”,更能“参与”其中,并从中认识敲击乐的乐趣与知识。
导演和编剧杨萤映。
杨萤映表示也看过《黑神话:悟空》,觉得故事结构非常精彩,叙事节奏紧凑,角色设定也非常立体,特别喜欢其视觉风格和音乐选择,既有张力又极具东方神秘感。本次在澳门中乐团对《西游记》的改编,也是拓展更多可能性,持续探索戏剧与中乐之间的结合,再融入环保等现代议题,不仅是文化传承,也让孩子们更理解故事并深入其中,最重要的是,能保有初心,让音乐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魔法棒。
澳门中乐团敲击乐部首席李畅。
澳门中乐团敲击乐部首席李畅透露演出经常使用的敲击乐乐器接近一百件,每次音乐会前、后的准备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要根据不同乐谱的编制、配器选择合适的敲击乐器,分配人员演奏、以及搬运、组装乐器等。澳门中乐团有五位打击乐乐师,遇到《中乐魔法棒IV – 西游击乐退牛魔王》这样的大型作品演奏时,观众会看到他们在舞台上走来走去,因为他们要在一首乐曲中演奏多件乐器,特别是在一些节奏速度变化快的乐曲中,敲击乐作为乐团的“第二指挥”,要在短时间内移步到下一件乐器,切换演奏方法和状态。
水声人重唱团音乐总监林诗涵。
水声人重唱团音乐总监林诗涵表示本次是第一次尝试中式打击乐,与澳门中乐团的敲击乐师们共同演绎经典曲目《老虎磨牙》,当鼓点响起时,身体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也让歌者对中华传统音乐有了全新的体悟。林诗涵还强调作为重唱团在音乐剧叙事中可以是歌手,也可以是演员,打破了传统音乐剧“演唱”与“对白”的界限,既是配乐也是剧情,人声本身就能构成了立体的叙事场景。
林诗涵还透露在《中乐魔法棒IV – 西游击乐退牛魔王》表演过程中,除了既定的演戏和无伴奏的元素外,还特别设计了五大音乐知识互动环节,让整场演出成为“又唱又跳、又演又打、还要主持”的综合艺术盛宴;除了在歌曲中加入戏剧演绎,丰富小朋友们的视觉想象,也在演奏中加入剧场元素,用肢体律动模拟老虎姿态,让传统锣鼓点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不同种类的艺术表演形式彼此融合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采写 南都记者 丁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