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以“从流量竞争到价值创造,电商平台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南都数字经济治理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兼新闻系主任陈端在会上谈到,当前电商平台高质量发展应以发展服务电商为重要抓手,而AI、大数据技术将成为驱动服务电商崛起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
陈端发表主旨演讲
为中小商家赋能成平台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电商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目前电商平台发展正面临用户规模增长、获客成本高等多重瓶颈,如何以质量提升撬动新发展机遇,逐渐成为全行业发展的“必答题”。
陈端观察到,当前中小商家发展面临多种结构性矛盾。一是外部环境压力,同时所在产业竞争加剧,毛利降低。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数字化、品牌化资源投入不足,数字化能力薄弱、品牌建设缺位及供应链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电商复购率进一步朝头部商家集中,中小商家获客成本攀升,创新动力受抑。
针对这些问题,她认为亟须外部赋能为中小商家提供系统性支持,推动其从生存型运营向发展型经营升级。在这一过程中,电商平台的力量不可忽视。
以拼多多为例,通过降低商家保证金、技术服务费等直接经营成本,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瓶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市场扩容注入活力;实施“电商西进”策略,为西部地区提供包邮服务打破地域市场壁垒,再以需求侧反哺供给侧,推动产业带升级;通过加大产地直连、智能仓储、冷链物流等基建投入,将分散农户纳入整合性数字化供应链,破解农产品“小散弱”困境等。
AI、大数据成电商创新新工具
在陈端看来,电商平台要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创造,发展服务电商或是一个重要抓手,而AI、大数据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带动商业模式创新。
陈端认为,服务电商是通过电商平台提供各类服务的商业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整合线下资源,实现服务的精准匹配、个性化定制和高效交付。传统电商大多是“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比如提供美容、美发、美甲服务的商家在线上开店,为线下店铺引流。在智能体驱动之下,未来电商平台的发展方向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通过精准匹配服务实现个性化定制和高效履约交付。
“服务电商的核心特征就是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强调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陈端提到,与实物电商的产品有各种规格标准、功能稳定、消费过程和结果可预期不同,服务电商在履约交付过程中通常有不同效果——比如不同理发店会做出不同的造型。在她看来,引入智能体的评价追踪能力,有利于破解服务型产品质量“非标化”问题。
除了打造更规范的服务评价体系,智能体加持为服务电商带来的利好还体现在多方面。比如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偏好和需求提升服务智能化与个性化水平;智能体可自动化执行重复性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使原本昂贵或难以获取的服务变得可及;辅助用户参与服务共创和分享,提升服务价值和体验等。
据陈端观察,目前,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已着手将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在相关业务中。以拼多多推出的“千亿扶持”为例,针对中小商家数字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平台通过大数据为商家产品、运营、销售提供全链路赋能,助力商家高效运营。
谈及AI技术的发展,陈端表示,如今智能体作为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和学习能力的数字实体,已从工具层面上升到经济主体层面参与价值创造和经济活动。未来AI经济将重塑服务电商的商业逻辑和经济形态。
AI智能体对服务电商崛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哪些方面的力量?
陈端在会上提到,目前来看,各大电商平台对智能体的应用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尽管凭借敏锐的技术感知开始广泛使用AI智能体优化各自业务流程,但目前还未真正形成有关智能体经济的共识和合力,这将是今后平台重点关注方向。
另外,陈端还从政策层面提出多项建议。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AI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智能体技术在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智能体技术和服务电商相关人才的培养,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和认证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培训机制。从政策环境及与实体经济融合角度看,还应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电商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服务电商向农村地区延伸等。
出品: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樊文扬
编辑:黄莉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电商平台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