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持续加码具身智能赛道。7月21日,千寻智能、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三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宣布,新近完成一笔由京东领投的融资。今年5月,京东还投资了智元机器人。
针对密集投资具身智能公司,京东方面对外回应称,京东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聚焦供应链场景,推动创新应用。京东持续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来构建技术创新生态。
头部创业公司吸金
千寻智能新完成的Pre-A+轮,融资额近6亿元,由京东领投,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复星锐正等知名机构跟投。沙特阿美风险投资部门旗下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顺为资本、华控基金、华发集团、千乘资本、靖亚资本、弘晖基金等老股东超额追加投资。
此前3月,千寻智能还完成了一笔5.28亿元的Pre-A轮融资,获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入股。这意味着,千寻智能今年两笔融资已进账超11亿元。
2024年成立于杭州的千寻智能,其创始团队由“科学家+产业老兵”组合。创始人兼CEO韩峰涛曾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TO,2015年创建了工业机器人公司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高阳则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已发表超过30篇机器人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国际顶刊论文。
6月,千寻智能发布搭载自研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的人形机器人 Moz1。官方视频中,这款机器人演示了桌面整理、扔垃圾、座椅归位等办公室任务。
位于深圳的众擎机器人则是连续完成了Pre-A++轮以及A1轮融资,融资额近10亿元。其中,Pre-A++轮由小鹏汽车作为基石出资人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投资。A1轮融资由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投,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旗下国晨基金、黄浦江资本等财投参投。
4月初,众擎在Pre-A轮融资收获近2亿元。本轮融资由中东资本Stone Venture领投。两轮融资下来,众擎今年已进账近12亿元。
众擎创始人赵同阳曾带领小鹏旗下的“鹏行智能”机器人团队。2023年10月,赵同阳离职创业。众擎机器人于去年7月底发布一款面向教育场景的双足机器人,售价仅3.85万元,打响了在业内的知名度。今年1月中旬,一段众擎PM01人形机器人在深圳街头散步的视频,展示了其类人的自然步态,在海外社交平台取得数百万的观看量。今年以来,这款身高1.38米的机器人凭借前空翻、奔跑、跳舞等动作炫技,受到外界关注。
众擎方面表示,新近两轮融资之后,目前正推进规模化试产与交付进程,将现有的生产交付团队规模和能力提升5倍,同时加大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
赵同阳在6月北京智源大会上透露,计划2026年绑定超100家的行业解决方案商,覆盖商业、工业、服务、康养等领域,以丰富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此外,公司还将依托中东融资,利用中东地区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拓展阿布扎比、迪拜等市场。
另一家位于深圳的逐际动力仅提及京东的战略领投,未透露更具体的投资方名单及融资规模。公司方面表示,此次融资将深化逐际动力和京东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
逐际动力还透露,逐际动力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公开销售。
逐际动力新款人形机器人。图:逐际动力
今年3月,逐际动力宣布完成了A+轮融资,半年累计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A轮系列吸引了阿里巴巴、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局创投、上汽集团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尚颀资本、蔚来资本等产业资本,以及明势资本、峰瑞资本等创投机构。
互联网大厂“撒钱”
具身智能赛道已吸引不少互联网大厂持续加码。京东之外,美团和蚂蚁集团也动作频频。
美团在具身智能赛道至少已布局五家创业公司,领投过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它石智航、星海图、自变量机器人等企业。
蚂蚁集团则宇树科技、星海图、星尘智能、钛虎机器人这四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以及灵巧手零部件公司灵心巧手。
值得一提的是,蚂蚁集团和京东两家互联网大厂除了外部投资布局,也在搭建内部的自研团队。
今年3月,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蚂蚁灵波科技”)在浦东举行揭牌仪式。上海市政府官网一则新闻稿写道,蚂蚁灵波科技是蚂蚁集团拓展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业务的主要载体,致力在家庭、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打造行业领先的机器人产品。
据了解,京东内部也有在组建具身智能研发队伍,多个团队沿不同路线探索落地可能性。
一种尝试是,京东将旗下角色大模型驱动的对话智能体植入机器人、机器狗、AI玩具等硬件中,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京东已经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
京东方面认为,其在具身智能领域具备多重角色:首先,京东是机器人销售的重要渠道,数据显示,618期间京东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增长17倍;其次,京东拥有丰富的物流、服务等场景,是具身智能的应用者,且拥有大量应用Know-How(专门知识);再者,京东自身的产业大模型基于供应链积累了大量专业数据。
采写:南都记者 杨柳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