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广东“百千万工程”号召,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知行阡陌突击队一行12人,奔赴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梯面小学,开启为期14天(7月11日-7月25日)的暑期支教活动,为当地 20 名小学生送去知识滋养与成长陪伴,让孩子们的暑期时光在学习与探索中闪烁光芒。
基础学科帮扶,筑牢知识根基
抵达当地后,针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学科,队员们在向任课老师了解学生基础后提前梳理知识重点与学生常见薄弱点,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
语文课堂上,通过经典诵读、作文技巧分享,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提升表达能力,“老师,我昨天写了我心中的梯面镇,写完特别开心。”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课后拉着队员的手分享自己的作品,笑容腼腆而满足。在数学的教学中,突击队成员将枯燥的概念融入生活实例,例如用“买水果”场景引入四则运算,用“跳绳比赛”统计成绩来讲解数据分析,帮助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逐步培养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队员们在英语课上借助情景对话、趣味单词游戏等互动方式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发音和基本表达。许多孩子在游戏环节争先恐后举手发言,课堂气氛热烈。
特色课程拓展,点亮兴趣灯塔
除了基础学科帮扶,华南理工大学知行阡陌突击队充分利用高校专业背景与兴趣特长,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包括科学实验课、音乐美学鉴赏课、艺术手工课等,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多元兴趣。
科学实验课上,“无字天书”“人造雪”“火山爆发”等趣味实验相继开展。孩子们看到神奇的物理、化学现象时发出阵阵惊叹,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对科学的好奇与渴望,并在队员们的引导下探索实验背后的原理与奥秘。
在音乐美学鉴赏课程中,从经典民歌到世界名曲,从传统乐器欣赏到简易乐理讲解,小学生们在旋律与艺术作品的熏陶中提升审美素养,“老师,这首叫做《花海》的歌真好听!”课后,不少孩子主动询问曲目,并向志愿者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表达学习更多音乐知识的意愿。
阅读滋养心灵,厚植文化自信
为丰富乡村孩子的精神世界,支教队在前期筹集并购置了涵盖中国神话故事、世界名著、少儿科普读物等类型的课外书籍,送进了梯面小学的课堂和孩子们手中。
在每日固定的阅读分享环节,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共读《西游记》《大禹治水》等经典故事。孙悟空的勇敢无畏、大禹的无私奉献等书中故事激励着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民族自豪感的种子。国外名著则为孩子们带来不同的文化视角,拓宽认知边界。
队员们还组织活动,鼓励孩子分享感悟,从故事角色谈到生活点滴,让阅读真正成为连接知识与成长的桥梁。一名学生在分享中说:“我想像孙悟空一样勇敢,一个筋斗云就可以飞出十万八千里,我以后也想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作业答疑解惑,解决暑期难题
考虑到乡村学生在暑期缺乏作业辅导与监督,队员们专门安排了“作业辅导答疑时间”。每天课后,学生们带着数学题、作文草稿等求教。志愿者们耐心倾听孩子们的疑惑,从解题思路讲起,帮助孩子理解概念和解题方法,并教导书写规范,避免简单错误重复发生。原本因难题而搁置作业的孩子,如今能顺畅推进。据家长们反馈,在这个“有人教、有人帮”的暑假里,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升,也感觉不再孤单。
介绍前沿知识,教授实用技能
在梯面小学的支教过程中,华南理工大学知行阡陌突击队用专业所学与耐心陪伴,在三尺讲台上传递知识的力量,也在无数次互动中收获了乡村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真挚的情感。后续,支教队还将开展人工智能启蒙课程、医学常识普及讲座、基础编程趣味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前沿知识与实用技能,点燃对科技与未来的探索热情,持续丰富乡村教育内容。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孩子们梦想的点燃。”这是支教队在梯面小学最深切的体会。知行阡陌突击队以微光之力,响应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将青春与热忱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一个角落,用知识与陪伴为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世界,让这个夏天不再平凡。
采写:南都记者 陈泽然
通讯员:肖烨楷
编辑:陈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