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冲顶珠穆拉玛峰(下称“珠峰”)是我的梦想,但能挽救他人生命,对我而言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时隔两年再次谈起珠峰救人行为,谢如祥依然觉得“对生命的敬畏高于世上一切高峰”。
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山市民谢如祥与河南省新郑市民范江涛因珠峰救人的见义勇为行为,获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群体称号。
谢如祥。
放弃400米登顶选择救人
登顶珠峰的念头是在谢如祥创立北京大学登山队(后更名山鹰社)时产生的,“20多岁的时候,我就想着将来有机会要到世界最高峰,那是觉得登顶是证明自己。”
2023年5月18日,谢如祥从海拔7950米的珠峰南坡大本营出发,向珠峰登顶冲刺。“当时我碰到了队友范江涛和向导,他们因为救人往下撤要寻求救援,我也没多想,直接跟他们一起过去帮忙。”谢如祥说。
谢如祥和队友范江涛救人后,在营地留下合影。
尽管“8000米以上无救援”是登山界的惯例,两人距离峰顶仅有400米左右,但是谢如祥还是放弃了登顶,与其他人一起护送着登山者下山。在谢如祥和队友相助下,被救者刘女士当天晚上身体已恢复,第二天被登山公司接走。
“现在回想起来,能碰到救人纯属机缘巧合,能将人救下来也有很多偶然因素。”谢如祥表示,当时自己刚出发3小时体力充沛,外加上无风雪干扰视线、备用氧气余量充足等诸多良好条件才能救援成功,“在8000多米的皑皑雪山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意味着风险,这时候救援者还要一同承担死亡的风险”。
“救人比登顶的意义更大”
放弃即将登顶的机会和耗费重金购置的装备,值吗?“虽然会有一点遗憾,但是碰到了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的时候,救人比登山更重要。”面对提问,谢如祥表示登山过程中,极限环境中互相帮助是必须的,“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有条件、有能力,我们都会选择相互救援。救人是我当时的本能反应,我相信其他很多人遇到,也会这么做”。
谢如祥也因此入选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榜;同时获评2023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
在生命禁区救人,对谢如祥来说并非首次。在1991年冲顶新疆慕士塔格峰时,他就曾为了搭救一名韩国登山者而放弃登顶。2022年6月,谢如祥在登云南哈巴雪山时又帮助一名山西小伙脱险。
当提到关于重返冲顶珠峰的梦想,谢如祥坦言目前还没有计划,“我认为珠峰已经接纳了我,我经历过来,其实冲不冲顶,已经次要了。”而对于挑战高峰,谢如祥给出了建议,“如果你真想去挑战高峰,其实关键的不是你多么能向前攀登,而是学会撤退。希望大家能做好充分准备并合理安排体力,理性看待攀登高峰这件事”。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敬奎 通讯员: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