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虎谈歌词创作:要尊重诗意、尊重深度思考、与国际接轨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07-24 13:49

7月23日下午,岭南新民谣·第三季启动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在圆桌环节,各界专家为新大众文艺浪潮下广东流行音乐如何再攀高峰建言献策。


从创作角度出发,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词苏虎认为,现在的歌词创作发生了从诗意趋向于直白碎片化表达、流量主导等特征的转变,可能促使作品表面化,缺乏深刻思考,对音乐文学而言可能是一种伤害。同时,他指出当前歌词呈现出的本土与国际化表达相结合的创作方向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对于未来的创作,他提出建议:“一定要尊重诗意,一定要尊重我们的深度思考,一定要让我们的创作与世界接轨。”


以下是苏虎的观点全文:

图片

这其实是一个特别迫切的话题,也是一个特别宏大的话题。其实不是我们广东省这个歌词的创作在这个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国来讲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来讲,这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印记。我们在学生时代读过的、背过的、研究过的那么多的诗词,特别是词,就是当年的流行的歌词、特别火爆的歌词。那今天你会发现,我们的很多歌词诗意会少了一些,也就是说可能第一个变化就是从诗意留白到我们的直白的碎片化的表达。这个变化好与不好,其实今天也很难说,可能要经过时间的淘洗和沉淀以后才能够得出判断。但是总体来讲,我觉得可能需要我们给予一定的引导,诗意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个根、是我们歌词创作的一个魂。如果说失去了诗意或者少了诗意,更多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直白的一些表达,特别肤浅的一些生活点滴,而少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可能是一个不太好的发展趋势。这是我个人的感觉,不一定对。

图片

第二个,我感觉我们现在歌词的创作方向开始由流量引导、 甚至主宰我们的歌词创作。在我们的视频里面、在我们的手机、各种铃声里面,还有各种渠道里面,我们经常听歌只是听到它特别火爆的那一部分,甚至副歌就是一两句不断地传播。由此导致我们的歌词创作就越来越短,甚至曾经在有一些层面开始准备推行短歌创作、短词创作。我们传统的创作歌词,它分了很多结构,a段b段c段甚至于还有桥段等等,它生成这样的段落。它是经过了几百年、甚至于上千年的创作规律,用这样的文字结构来传达我们的情感来记录我们的生活,甚至来进行深度的一个演绎。它是这个结构,它是合理的,它也是合适的。我们现在用这样的流量作为引导,它是否好,这个也不好做出评判,但是我个人来讲,我觉得碎片化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当然因为流量它确实让我们能够在某些层面上、能够迅速出名、能够迅速盈利,能够迅速引起我们各个层面的关注,它也是一个方法,但是它的急功近利,对我们的音乐文学来讲可能是一种伤害。

第三种创作方向呢,就是它的本土表达和国际表达这样一个结合,现在我觉得这块是特别好的一种现象。当然这跟我们党这么多年来推行着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我们一带一路的这样一些战略对我们的引领有关,这让我们很多人的创作思维和触角开始从广东面向全国,到亚洲甚至到世界其他的地区,国际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这个是特别特别好的一个现象。

对于未来来说,我想就是前面三个方面的总结,一定要尊重诗意,一定要尊重我们的深度思考,一定要让我们的创作与世界接轨。

整理:南都N视频记者 余晓宇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钟锐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岭南新民谣·第三季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