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招商基金发布的公告显示,增聘陆文凯为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与原基金经理翟相栋共同管理该产品。随着此次增聘,业内传出翟相栋或将离任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称,翟相栋的职业生涯下一程或是私募。
招商基金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基金经理变更是公司基于整体投研团队长远规划、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及产品管理的切实需求做出的正常调整。整体看,翟相栋与陆文凯同为成长风格,历史持仓行业偏好有一定重合,陆文凯行业个股配置更均衡分散,增聘优势企业后力争继续为持有者带来良好持有体验。
翟相栋:三年缔造“百亿黑马”的成长股猎手
从履历来看,翟相栋的职业生涯始于券商研究。2015年6月,他加入中信建投证券,任TMT研究员;2019年转战私募担任TMT研究员;2020年6月,翟相栋加入招商基金,任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2022年4月正式担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开启公募管理生涯,现任投资管理四部专业副总监兼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翟相栋管理期间,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规模从不足4000万元飙升至百亿级别。截至2024年末,该基金规模达100.17亿元,较2022年末的3.4亿元增长近30倍。到了今年一季度,该基金规模则攀升至历史峰值,达101.46亿元;不过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招商优势企业混合的规模回落至81.32亿元,较一季度末缩水20.14亿元。
翟相栋管理期间,该基金业绩表现堪称亮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他在管期间任职回报达115.81%,年化回报26.84%,在同类2901只基金中排名第五。
近年来,翟相栋秉持“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的高赔率配置策略,自上而下判断和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重点挖掘由预期和业绩驱动的成长行业;同时自下而上以长期视角严格筛选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企业,综合评估基本面变化和个股性价比。历史持仓行业主要集中在TMT行业,兼有国防军工、消费布局。
翟相栋在二季报中表示,港股仓位对于阶段性涨幅较大、上行赔率不足的部分公司进行了大比例的获利了结,并逢低大比例加仓了底部的几家互联网平台公司。A股仓位仍然主要布局在AI应用方向,但在组合层面进行了更加分散的配置。
新任基金经理:均值回归策略的“周期底部捕手”
新任基金经理陆文凯的履历与投资框架同样引人注目。
公开资料显示,陆文凯是同济大学会计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拥有超14年投研经验与近7年的公募投资管理经验。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他在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工作;2011年5月,陆文凯加入申万研究所任助理分析师;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陆文凯在汇丰晋信基金任高级研究员;2015年5月,陆文凯加入上海道仁资管并任投资经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他在北信瑞丰基金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2022年3月,陆文凯加入招商基金,任投资管理四部资深专业副总监。
Wind数据显示,在增聘前,陆文凯已管理5只公募基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合计规模43.08亿元;增聘后在管产品跃升至6只,规模达124.41亿元。
数据来源:Wind
陆文凯以均值回归思维为核心逻辑,基于成长股周期波动特征,力争于周期与估值底部布局。历史持仓行业覆盖TMT、国防军工、公共事业、食品饮料等。作为其代表作,招商瑞利基金在陆文凯管理下近一年回报达35.21%,在同类型2273只产品中排名第407名。在二季报中,陆文凯提到增加了部分消费与资源龙头配置,认为这类资产具备较好现金流和分红能力。
公募“去明星化”与团队化转型
此次人事变动背后,折射出公募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层变革。2025年以来,中欧基金曹名长、景顺长城鲍无可等多位老将相继离任,“提前增聘基金经理过渡、再完成正式卸任” 的操作模式逐渐成为行业主流。
随着增聘公告发布,翟相栋的职业变动虽引发市场对其下一站的诸多猜测,但对于基金持有人而言,更核心的关切在于投资策略能否平稳延续。对此,招商基金明确回应,新任基金经理陆文凯陆文凯将秉持以估值和成长性为核心的核心理念,采取逆向投资策略,同时确保投资策略的延续性
而这种对策略延续性的重视,与政策导向形成了深度呼应。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强化投研团队稳定性与多元化能力建设” 已成为基金公司的核心课题。Wind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市场超 700 只基金启动增聘基金经理程序,三人及以上共管的产品数量持续攀升,行业正通过机制设计,将单一经理的个人能力转化为团队可复制的投研体系。
对于此次增聘,招商基金明确表示,是“基于投研团队长远规划与资源优化配置”,旨在规避单一经理决策偏误,确保产品风格稳定。从具体风格来看,翟相栋与陆文凯均聚焦成长赛道,历史持仓行业偏好有一定重合,而陆文凯行业个股配置更均衡分散,增聘优势企业后力争继续为持有者带来良好持有体验。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