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圈”等账号发布涉企负面信息,谋取非法利益,已被依法依约关闭并纳入平台黑名单管理;“大*财经”等账号蹭炒涉企热点,抹黑攻击企业,被相关平台采取禁言、关闭等处置处罚措施……7月24日,广东省委网信办曝光一批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典型案例。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而营商环境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清朗的网络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企业健康发展越发关键。
在南粤大地这片热土上,一张立体“护企网”不断织牢织密,力阻网络侵权,化解维权难题,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安心做大做强,撑起一片清朗网络晴空。
“20条”举措走在前
多角度织密立体“护企网”
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超过1970万户,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对于经济大省、网络大省广东而言,打造清朗、健康的营商网络环境,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促进省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更是意义重大。
广东以政策引领,多角度织密立体“护企网”。近日,广东省委网信办等14部门联合推出《广东省依法维护企业网络权益若干措施》(下称“广东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20条”),围绕“增强企业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提高涉企侵权举报处置效能”“涉企侵权网上乱象整治”“提升企业依法网络维权能力”“增强网信赋能企业发展实效”“营造良好营商网络舆论氛围”等六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举措,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广东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20条”,为企业“解近忧”也“谋长远”。
不仅提出了多项务实举措来解决企业当前困扰,如开设广东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涉企侵权举报专区、开展“粤·清朗 亲清护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编制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指南等,以行动重拳打击涉企网络侵权乱象,大力整治“自媒体”充当网络“黑嘴”等突出问题;还提出了建立重点企业直联机制、优化涉互联网企业有关行政管理事项办理工作流程、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题调研等长期举措,为营商网络环境的持续优化及企业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专项整治常态化
重拳打击伤企网络“黑嘴”
近年来,广东网信系统坚持把维护良好营商环境、整治网络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作为网络治理的重要领域,推动网络执法成为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最硬内核”。
据悉,2024年,广东网信系统持续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常态化打击恶意诋毁、捏造虚假信息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打着舆论监督名义非法牟利等突出问题,从严查处假冒广交会、珠海航展官方进行虚假宣传、倒卖展位等行为,督导属地重点网站平台发布整治公告60余期、曝光典型案例25批次,累计清理涉广东企业和企业家虚假不实和侵权信息3万条,依法关闭“车透社”等违法违规账号及应用程序、网站4000个,有力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
针对涉企侵权网上乱象,“广东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20条”提出,开展“粤·清朗 亲清护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规范涉企网络行为,重点打击歪曲解读企业公开内容、断章取义企业家过往言论、以“舆论监督”名义索要利益等网络“黑嘴”按键伤企行为,集中整治编造涉企谣言、发布虚假测评抹黑企业、操纵“水军”账号攻击企业等典型问题。加大涉企侵权网络执法力度,及时曝光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广东省委网信办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和“粤·清朗 亲清护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依法严肃查处侵犯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已曝光典型案例3批次,主要涉及捏造企业负面不实信息、蹭炒热点抹黑诋毁企业形象、以删稿为由谋取非法利益等乱象。
击破网络维权难点堵点
为企业量身打造“维权利器”
为进一步打通企业网络维权的难点堵点,广东推出多项针对性举措,为企业量身打造“维权利器”。
开通涉企侵权举报“绿色通道”,“准快稳”响应企业维权诉求。广东省委网信办要求属地重点网站平台开设线上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提供受理范围、举报要件、举证要求等举报指引,按照“专人负责、优先办理、全程跟踪、限时办结”的原则快速受理。在提高举报处置效率方面,要求属地网站平台第一时间处置显性网络侵权以及事实清楚、举证充分的举报,并完善网络侵权信息分级分类处置举措。
今年,广东省委网信办还将建立多部门涉企网络侵权举报联动机制,同时将联动开展涉企侵权举报受理处置与网络辟谣,及时协调回应澄清,消解不实信息产生的负面影响。
同时,通过定制化编制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指南、多部门联合培训辅导、网络侵权举报宣传进企业“送课上门”等举措,“手把手”增强企业网络侵权信息防范和维权意识,切实提升企业依法网络维权能力。
此外,广东还提出建立重点企业直联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所需、政策所求,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政企直联“零距离”,助力企业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健康可持续发展。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研究员 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