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开车出去送货都要靠保安疏导20多分钟才能出去,现在整治完很畅通,随时可以出去。”工厂司机罗先生说。
针对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阳光南路“日薪制”招工市场长期存在的秩序乱象,花都区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狮岭镇全力推进“日薪制”市场集中攻坚整治。
狮岭镇阳光南路“日薪制”招工市场整治前。通讯员供图
经过近两个月的集中攻坚整治,这一辐射珠三角、日均聚集超万人的临时用工市场实现从"马路顽疾"到"规范站点"的蝶变,交出了一份社会治理创新的“花都答卷”。
狮岭镇阳光南路“日薪制”招工市场整治后。通讯员供图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素有“中国皮具之都”美誉,外来务工人员达36万人,灵活就业需求旺盛。自2009年起,阳光南路一带自发形成“日薪制”招工市场,日均汇聚人数超1万人,成为辐射珠三角地区如清远、佛山、中山、东莞等地的临时用工招聘地。
整治前。通讯员供图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0年至2025年3月期间,阳光南路共发生各类纠纷警情320宗,其中劳务纠纷147宗,占45.94%,口角纠纷173宗,占54.06%,其中打架斗殴事件18宗,
“招工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治安形势一度严峻,进行系统整治刻不容缓。”花都区狮岭镇长介绍说。
“因为以前都是在路边的,有时候你车还没停稳有的员工就已经围住车了,安全隐患很大,现在整治后,就没有这种情况了,比较安全也比较集中、方便。”箱包厂老板林先生回忆说。
镇政府秉持 “便民、高效、集中” 原则,经过多方调研与实地考察,精准选定花都区金狮大道西与盘古北路交会处西北侧,紧邻阳光南路、盘古路等原“日薪制”市场零工聚集区域,建设狮岭镇人力招聘服务站。
狮岭镇人力招聘服务站。通讯员供图
服务站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为已建成的约7000平方米光伏大棚,铺着绿色草坪地毯,彩钢结构的顶棚可遮阳挡雨。
“这边有棚子不用日晒也不用雨淋,而且对交通影响要小了很多,以前在阳光南路经常会交通拥堵。”求职者赵先生说。
依据狮岭镇皮具制造产业特点,服务站内划分为电脑车、高车、平车、油边、杂工等六个招聘区,精准对接不同工种需求,提升岗位匹配效率和求职体验。
服务站还增设了饮水区、休息区、厕所、AED急救设施等便民服务,并推行“幸福早餐”项目,为零工提供平价、卫生的早餐,每份售价仅2—3元,切实提升务工人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都记者了解到,服务站增配高清监控设备全覆盖,免费提供信息发布,截至目前,服务站已累计吸纳进场招聘企业29800多家,累计达成招工意向约3.6万人,日均接待企业500家、务工人员4600人。
为更好地破解整治堵点,整治专项小组每天还安排4-6辆公交专线,提供免费转运,有序引导临工人员到新的人力招聘服务站,共转运人员1511车次、4.6万人次。
整治不是终点,长效才是关键。花都区狮岭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用绣花功夫做实做细每一项服务,让“零工经济”有温度,让“城市治理”具精度。
为保障服务站安全有序运行,狮岭镇成立了由26名业务骨干组成的专班,下设8个点位值守小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交通引导、信息发布等工作,确保招聘活动高效、安全进行。
此外,协同狮岭镇派出所,建立常态化安保机制,增派警力巡逻值守,快速响应各类突发情况,为求职者和企业营造安全放心的招聘环境。
“从早上的7点开始到中午,我们投入12名警力,直到他这些招聘结束之后我们才会撤岗,这边建设的服务站为我们的管理带来了便利,也消除了路面隐患。”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分局狮岭派出所副所长陈春鹏介绍。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交通管理方面,服务站加装防冲撞设施,完善路口标志标线,设立指示牌和警示牌,优化人员分流。
每日安排交警队员在服务站周边巡逻,查处违规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同时,综合行政执法队每日对服务站及周边“六乱”现象进行整治,确保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 通过一段时间的一个整治,交通警情包括一些12345的一个投诉都会大幅的下降,超过70%,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分局交通管理大队三中队 指导员 朱光映介绍。
狮岭镇还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三级纠纷调解体系”。
一是现场快调:整治现场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岗”,简单纠纷当场化解。
二是专班联调:整治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专班,由公安、市场监管、镇政府各职能部门联合处置复杂纠纷。
三是法治兜底:依托镇综治中心,整合“枫桥法亭”、人民调解、劳动纠纷调解、周国就个人调解室等平台资源,充分运用“三有”(有地说事、有序理事、有人了事)解纷机制,对现场调解无果案件搭建平台调处解决。
下一步,狮岭镇还将引入行业协会、志愿者、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参与秩序维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格局。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赵青 实习生 周方雄 通讯员 广正发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