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5 日,小马智行宣布已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城开启 7×24 小时全天候自动驾驶测试,测试时段从原本早 7 点至晚 23 点扩充至全天 24 小时。
不久前,小马智行第七代极狐阿尔法 T5 自动驾驶车辆已跑上深圳、北京的街头,如今该公司第七代自动驾驶车型同时取得北京、广州、深圳的 L4 级自动驾驶测试许可,将为其在下半年实现千台规模自动驾驶车队落地顺利开局,并有助于加快城区、高速及环路的测试累积。
据悉,小马智行目前已在北上广深及海外等多个城市累积超 5000 万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其测试场景和数据包含从白天至深夜等多种光照条件、路况和高峰车流,拥有全行业领先的 50 万小时全无人运营的经验。
随着此次三城全天候测试的开启,小马智行将探索自动驾驶出行在夜间时段的实用场景,改善深夜出行难的问题。小马智行表示,其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 “AI 司机” 能够完美规避由于夜间光线不足、视野受限、驾驶员容易疲劳等带来行车风险,大幅提升夜间交通安全,改善深夜出行难的问题。
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赛道,多家企业将 2025 年视为Robotaxi “扩张之年”,加速扩展车队规模和城市区域。
截至2025年6月,百度旗下萝卜快跑总服务订单量超过 1100 万次,总行驶里程超过 1.7 亿公里。根据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文远知行自动驾驶里程超 4000 万公里,车队规模超 1200 辆,其中 Robotaxi 车队规模超 500 辆。截至2025年5月,如祺出行平台在大湾区运营 Robotaxi 合计超300辆;自有车队的安全运营里程超过200万公里。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当Robotaxi投放量达到千台规模时,运营能够实现盈亏平衡,越过这个点,每增加一台车辆我们的成本会更低,毛利率会更高,进入正向的不断自我造血阶段。” 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 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负责人张宁这样表示。
在业内看来,Robotaxi商业化还面临技术、法规、量产能力和运营能力等多方面的挑战。
技术上,如何让汽车应对车外复杂、多变、难测的人类环境,依然是整个行业需要攻克的重点;成本方面,需要企业不断提升量产能力,从而促进成本下探;同时,企业需要具备大规模车队运营能力,以满足运力调度,且能保证 7×24 小时稳定运营。
只有这些环节同步突破,形成 “技术迭代—成本下降—规模扩张”的正循环,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编辑: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