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车的应用日益普及,与物流、公交基建的结合也日趋紧密。日前,深圳巴士集团、顺丰速运、新石器公司签约合作,正式宣布三方将共同探索并落地全国领先的“公交体系+物流体系+无人化体系”三链融合创新模式,打造全国领先的“公交+智慧物流”融合标杆。此举标志着深圳在盘活城市存量资源、赋能智慧物流、提升民生服务效率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通过公交场站为无人物流车提供中转调度、运营补给的便利,还有一些城市正试点“公交车送快递”,借助公交四通八达的线网体系和场站资源,降低快递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时效。
公交场站成无人车“补给站”和“中转枢纽”
据介绍,此次合作的核心在于开创性地盘活利用深圳巴士集团遍布全市的公交场站网络资源,为无人配送车提供高效、经济的“补给站”和“区域中转枢纽”。通过创新的“网格化场站管理”,无人物流小车的充换电、停放调度、应急保障等需求将被整合纳入巴士安全员的日常巡检体系,实现“一站多能、一网统管”,让静态的公交基础设施转变为动态智慧物流网络的“活节点”。
该项目的技术引擎来自于新石器公司的L4级无人驾驶技术。南都记者从新石器公司方面了解到,搭载该技术的无人物流小车依托公交场站网络,已开始在深圳市各区开展测试性运营,主要服务顺丰旗下快递在“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的效率与便捷性。
对于无人车而言,相比于园区、学校等封闭、半封闭场景,城市公开道路场景更为复杂多样,且行人、自行车、宠物等随机移动物体需实时识别和避让,尤其在拥挤区域(如商业区、学校周边)、施工路段、临时封路、应急车辆通行等突发情况也需动态调整路径。这些都给无人车的常态化运营带来难度和挑战。
深圳巴士集团表示,将充分发挥“区域深耕、网格覆盖、资源联动”三大优势,利用公交大数据和路网知识,为无人车提供最优配送线路方案;将无人车安全纳入公交网格化巡检;通过智能平台24小时实时监控无人车运行状态;开放场站资源,提供充电、调度、仓储支持。未来,无人物流小车还将融入公交脉络。
据官方统计,当前,深圳进入自动配送2.0阶段,全市已有超过300台功能型无人车投入运营,核心城区无人配送网络持续加密。为推动更多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深圳正依托公交体系资源,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无人车运营体系,探索“公交+物流”的协同创新模式。
同样在近日,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与圆通速递、新石器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复用公交场站、物流场景与L4级无人配送车自动驾驶技术,率先打造“公交+物流”无人配送融合模式,推动自动驾驶在城市末端物流的规模化应用。
多地探索“公交送快递”,次日达变当日达
传统的快递配送模式在“最后一公里”往往面临成本高、效率低、交通拥堵等难题,城市公交线路覆盖面广、班次稳定,用公交车送快递,以及探索更多场站资源和车辆人员的共享合作,不仅可以降低快递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时效,也可以为公交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例如,5月1日,南京公交与顺丰速运推出503路“六合北站—鼓楼公交总站”的“同城快递线”新模式,通过“公交+快递”的创新模式,将农特产品、生鲜食品等快递运往南京城区。据悉,通过“公交+快递”的创新模式,原本要第二天才能送达的快件,如今在两到两个半小时内就可以送达主城区,并在当日送到消费者手中。
据南京公交集团介绍,在具体操作上,快递员在各揽收点收集快递后,按照目的地进行分拣,并将需要通过公交运输的快递统一打包,根据公交快递车辆发送计划,送至指定的公交首末站或途中站。南京公交则安排车辆在指定站点装载快递,并按照既定线路和时间进行运输,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和运输状态,并将信息反馈给快递公司。快递员通过南京公交“宁通行”APP系统,可以实时查询车辆到达时间,提前到固定站点等候取件,完成快递卸载,并进行二次分拣和末端配送。
7月1日,郑州公交集团与河南省顺丰速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顺丰将主导设计利用公交车辆富余空间如夜间停运车辆、非高峰时段车辆、特定线路进行小件、高时效、同城急件的运输试点。顺丰将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将符合条件的公交场站改造为兼具“公交转运+顺丰城市分拣/前置仓/自提点”功能的多功能综合物流枢纽,以提升顺丰在郑州的城市仓配效率和覆盖密度。
“同时,优先考虑在公交场站内或周边设立营业网点、快递柜、便民服务站,共享基础设施和客流,方便市民‘出行+寄取件’一站式服务。”顺丰方面还介绍称,将积极推动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公交场站屋顶或空地,改造为城市内物流无人机配送的起降点,作为顺丰城市低空物流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节点。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