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上新台阶丨“厂牌”踢出“世界波”

南都N视频APP · 新闻快线
转载2025-07-26 17:42

不用千里迢迢跑去欧洲,广东人有自己的“西甲”。

在粤港澳大湾区,如果你提起“西甲”联赛,指的可不一定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而且很大概率指的是在佛山三水西南街道举行、主要由民间力量组织的佛山“西甲”联赛。

哎,先别着急去评论“佛山西甲”敢于对标世界顶级赛事的勇气。

看过球赛的人都说:“佛山西甲”可不是谁的翻版和平替。

4368823b807d4d6881020e830ac1eeaa.jpeg

说它草根,40支省内外各地的劲旅云聚于此,前国脚、职业球员热情加盟只为下场一踢;

说它门槛高,体育老师、产业工人、退役运动员,只要热爱足球,都能在云秀山下这片绿茵场上找到一席之地。

9675ca50792d44a7b507796499ddf370.jpeg

去年,“佛山西甲”入场观赛超146万人次,场均观赛达2万人次,已经接近当年中国足协公布的中超赛季水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座小城的业余赛事为什么有着专业水平?让人不吃饭也要看的大湾区“世界杯”,究竟有何魅力?

先看看这场球赛到底谁在“踢”?举办地本身就有深厚的民间足球基础,本身又是珠三角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产业工人、企业家自然成了当地足球运动的主力。不少企业干脆把参加“西甲”当团建,提升企业知名度的同时,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

场下你是老板我是员工,场上一点都不妨碍对你球门凶狠进攻。虽然是业余比赛,但球队准备起来一点也不含糊。所以看似草根西甲也能踢出名场面,贡献了不少“世界波”。

6b2dbb3072344373ad89f63265196c04.jpeg

球员间讲究默契配合,办好一个赛事同样讲究齐心协力。虽然“佛山西甲”主要靠民间组织发起,甚至场地灯光、音响设备也是由当地企业、群众出力。

但政府和民间都没有把这波泼天流量只当作“玄学”。当地顺势把“西甲之夜”升级成“超级周末”,邀请新疆民族歌舞、高州木偶戏、镇远龙灯会等民俗节目上场表演助兴。在赛事日,绿茵场外塑造成热闹非凡的“足球嘉年华”,唤醒了老城区的经济活力。

让民间回归民间,让足球回归足球,找到足球快乐的真谛。这,或许就是“西甲”在大湾区火爆的秘密。

17d4f6ba1102456395303d6f7e03c766.jpeg

今天,当地用佛山“西甲”的火爆撬动当地足球生态的培育。形成了教练员培训、青训培养、职业俱乐部合作等足球产业链条,吸引了职业球队前来冬训。当地政府将滩涂、高架桥下的闲置土地改造成足球场,目前三水区足球场地总数超过百个,人均拥有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面向下一个十年,已经举办十八届的“佛山西甲”也有了新的命题:在竞争激烈的文旅赛道上,如何把“佛山西甲”打造成大湾区足球真正的“现象级IP”。

要怎么从火起来,到持续火下去?尽管挑战重重,不过没关系,对刚满19岁“佛山西甲”来说,正是闯的年纪。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杨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