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环山顺水谋发展 城乡互融促共美

南都N视频APP · 新闻快线
转载2025-07-27 16:49

岭南东缘,南昆山与罗浮山遥相对望,青山如黛,绿水潆洄。如今,随着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持续推进,这片区域正加速从自然风光的“绿宝石”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百千万工程”头号硬仗的主战场之一,增城锚定“引领区综合门户、美丽中国岭南人居典范、国际医疗康养中心、大湾区户外运动度假目的地”四大定位,规划“两山一画廊、两环一门户”空间布局,在928平方公里、51万常住人口的广袤区域上,推动资源要素向镇村流动、产业项目向山水延伸、制度机制向基层下沉,描绘出一幅山水共融、城乡共美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路通山水 串起人气风景

引领区建设的破题之笔,从路与江开始。“最美旅游公路”全线贯通,沿线裸房风貌整治正快速推进,道路两旁绿化美化、森林步道和骑行系统同步建设,构建起车行系统+慢行系统+游步道辐射带的“快达慢游”统一“游径”,让游客既能快速到达,又能沉浸式体验。

正果旅游驿站以“鱼跃龙门、修成正果”为主题,配套游客服务、文化展示、农产品展销、亲子游乐等功能,正在打造引领区重要门户与服务枢纽。森林海驿站则以“凤凰于飞”为意象,汇集休闲娱乐、文旅体验等元素,进一步丰富驿站体系。今年底前,35公里森林步道将贯通,引导游客深入村庄、景区、田野,真正实现旅游通道向经济通道、文化廊道、生态绿道转化。

“一江”同样精彩纷呈。“最美增江游”项目一期自年初开业以来热度不减,正谋划二期升级,龙溪文旅、月亮湾精品民宿、增江两岸景观风貌提升等项目逐一铺开,从景观改造到运营业态,从通航基础到文化策划,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延伸,构建“山—江—村—城”联动发展的全域旅游模式。

aca58107f11ea175342829036289519011.jpg?a

最美增江游(央广网发 增宣供图)

其中,正果老街是点睛之笔。总投资2.46亿元的街区改造工程正全速推进,聘请顶级团队优化设计方案,将传统美食街转型为集文化展示、沉浸体验、夜间经济为一体的复合型文旅街区。荔枝文化节、畲族文化节、广州乡村美食汇等活动频频出圈,“修成正果”文化IP深入人心,成为岭南传统与现代创意交融的新地标。

城乡之间、山水之间,一条条通向共富共美的路径正在增城徐徐展开。

片区带动 夯实产业根基

增城区深知,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来自产业。立足生态资源和农业基础,增城推进特色农业、康养旅游、文旅融合等新兴产业同步发展,形成以派潭高滩、小楼人家、荔枝沟、朱村万亩片区等为支点的片区梯次培育格局。

派潭高滩片区集聚7家高端温泉度假酒店,以“森林温泉+医疗康养”为核心,打造集旅游、疗养、康复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龙城国际康复医院、森林海三期、引领区综合服务区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举办2024环粤港澳大湾区女子自行车挑战赛、2024粤港澳大湾区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大型户外赛事,着力构建“大康养+大赛事”融合发展格局。

森林海旅游度假区三期作为引领区标志性项目,总投资8亿元,打造国际演艺中心、夜光森林、全球美食主题街、“花火大会”大型演艺活动等多元业态,预计2026年元旦投入运营。顺盈谷香文化生态康养园计划投资5.3亿元,深耕香文化与沉香种植产业,打造文化农业融合新样本。

495c48fae53f8175342822440198825811.jpg?a

森林海旅游度假区(央广网发 增宣供图)

在小楼人家片区,增城打响“迟菜心”“大刺鳅”等“土特产”品牌,腊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0万元,“国企+村集体”合作开发农贸商业项目成为典范,中食蛋鸡生态园等现代农业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农业科技与品牌建设同步发力。

文旅产业则注入“新质活力”。广州光影音乐艺术乐园、四季田园度假村等项目形成文旅演艺与生态农业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产品,文旅演艺、沉浸体验、亲子研学等新模式引领消费热潮。2024年增城区接待游客3491万人次,同比增长63%,旅游收入达240.12亿元,同比增长38%,文旅“流量”正加快转化为产业“增量”。

村美人和 共筑幸福家园

城乡融合的落脚点,在风貌提升与制度保障。增城区以“美丽中国岭南人居典范”为目标,围绕“空间重塑+制度重构+文化重塑”,推进广汕高铁沿线、科教城—朱村万亩片区、上九陂等区域系统整治,重塑山水田园新风貌。

在广汕高铁沿线,规划打造3个“千亩方”、14个“百亩方”,连片整理耕地、复垦零散建设用地,引入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都市田园风貌带。农房整治同步展开,467栋“裸房”更新提质,试点推广“光伏农房”,推进“绿电+乡村”的能源转型路径。

在上九陂村,通过“自己的房子自己装”,推动153栋农房风貌提升、庭院绿化、村史馆建设,打造岭南特色样板村。在东洞—背阴片区,体育骑行文化全面嵌入村庄发展,智慧骑行道、9house民宿、观光农业等交织融合,形成“文化+体育+农业”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

风貌提升背后,是制度创新支撑。增城在土地整治、农房管理、宅基地退出、农村产权抵押等方面多点突破,探索“地票”制度改革,推动农房建设全链条管理。结合广东省专项债试点政策,引导社会资本以“公益+微利”模式参与项目建设,激发多元参与合力。

与此同时,增城还深入推进“典型镇村”建设,全区近两年已培育4个典型镇、69个典型村,占比均居广州市前列;大力推进“体育小镇”建设,在派潭打造“3+6+10”项目体系,在荔城融合增江画廊、荔湖碧道资源,承办环湾区女子半马、City Life运动季等赛事,形成“赛事+研学+休闲+康养”的文体旅融合路径。

从“一路一江”焕新文旅风貌,到“特色片区”汇聚产业动能,再到“一图一策”统筹城乡共建共享,增城区正将引领区建设作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平台,山水与产业共融、生态与生活共荣,一条条高质量发展路径,正在脚下延伸,通向更加美丽、宜居、共富的未来乡村。

来源:央广网

编辑:杨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