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工程”7年已实现慢乙肝临床治愈1万余例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07-31 19:56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于7月31日上午在中山三院天河院区和岭南院区同步举行“世界肝炎日”义诊暨线上线下健康宣教活动。

图片

“珠峰工程”7年已实现慢乙肝临床治愈超万例

“脂肪肝也要定期复查,饮食要少油少酒”“我国乙肝功能性治愈病例已突破万例,你这种情况可以来我们乙肝治愈门诊评估一下”“阿姨,您的乙肝抗体水平不足,建议补种疫苗”……夏日炎炎,义诊现场的医护人员都汗湿了衣背,但他们始终保持着耐心与微笑,为前来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

在2025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第七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上,林炳亮教授报告了慢乙肝临床治愈的中国实践之路——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的成果。

据介绍,七年来,该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400家医院,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筛选慢乙肝患者43349例,有效入组33466例,治愈病例数达10240例。

“这一数字不仅远超预设的8848例‘珠峰目标’,更创造了全球乙肝治疗领域的标志性成就”,林炳亮介绍,该项目将慢乙肝临床治愈率从既往的3%-7%显著提高至30%以上。

800x1394_688b29c5d47a0.png?X-Amz-Content

800x1068_688b29c5d8e98.png?X-Amz-Content

慢乙肝临床治愈患者分享治疗体会。

据介绍,珠峰项目的入组人群,一般是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表面抗原小于1500个国际单位、肝功能比较正常的优势人群,对其在核苷类药物的基础上进行长效干扰素治疗。

“乙肝治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即便你现在达不到乙肝临床治愈的目标,但只要积极去治,就是在为将来打下很好的基础,现在有很多新的药物在路上,不能因为不能马上治愈就不去治”,林炳亮说。

图片

23岁以上人群,一生中至少要做一次乙肝筛查

乙型肝炎的流行仍然是我国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早筛、早诊、早治是阻断肝炎的关键”,感染科主任林炳亮强调,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突破创新,乙肝已从“不可治愈”转为“功能性治愈”,但公众认知仍需提升,他呼吁:“主动接种疫苗、定期检测、消除歧视,才能让‘没有肝炎的未来’早日实现。”

由于2002年以后出生的新生儿基本都接种过乙肝疫苗,而此前出生的未必进行过接种,因此,林炳亮呼吁,2002年前出生的人群,已23岁以上的人群,一生中最少做一次乙肝筛查,一旦发现阳性,就要尽早进行评估、诊断、治疗,以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另外,他也呼吁育龄期妇女在备孕前进行一次乙肝病毒检测,以及早介入、进行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

第三个需要筛查乙肝病毒的重点人群是抵抗力较差、有基础病的群体,如糖尿病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等。

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设立“乙肝筛查防治门诊”。

中山三院牵头乙肝感染者家属保护项目

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消除肝炎危害行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牵头了全国性项目——乙肝感染者家属保护项目(以下简称“家保项目”)。据介绍,“家保项目”有四重意义:发现新病人,提高诊断率;新病人治疗,提高治疗率;发现易感者,进行疫苗补种,提高保护率;早期诊断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尽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为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设立“乙肝筛查防治门诊”,通过对公众、乙肝感染者家属进行宣教、筛查、预防、规范诊疗和管理等,全民普及乙肝防治认知,控制乙型肝炎传播,为国家乙肝防控决策提供有益探索。

另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近期将启动慢性乙型肝炎全周期管理项目,把“等病了再治”变成“主动防病”,把“临时看病”升级成“终身健康管理”。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文 通讯员周晋安 甄晓洲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