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博罗县泰美镇党群服务中心上演了温暖人心的一幕,楼下村村民钟女士带着一颗感恩之心,将整整15000元助学金全额退还,并郑重捐赠给泰美镇慈善会。这笔特殊的“回馈”,源于泰美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创新设立的助学专项资金。
仪式上,钟女士动情地讲述了助学金带来的改变。2022年,她的长女考入惠州学院。对于这位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收入微薄、文化程度不高的单亲母亲来说,每年5000元的助学金如同“雪中送炭”,照亮了女儿的求学之路。更令人感佩的是,女儿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三年来,她不仅勤奋学习、屡获奖学金,还利用寒暑假打工自筹生活费,默默将两年的助学金悉数留存。钟女士本人也辛勤打零工补贴家用。随着家庭境况稍有缓解,这位母亲毅然做出决定,主动退出助学帮扶,将名额让给更需要的学子,并将三年累积的15000元全额退还。
“这些钱本来就是你们的,我只是把它原路返回。”钟女士在写给工作队的感谢信中质朴地写道,“把名额让给更困难的学生,去帮助比我家更需要帮助的家庭。”她表示,此举更是为了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自立自强、回馈社会,是比金钱更珍贵的财富。”她期望子女未来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钟女士的举动,为孩子树立了不倚赖资助、凭双手奋斗的榜样,生动诠释了良好家风的传承。她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真正的感恩,是在走出困境后伸出手,把那份曾经照亮自己的光,传递给仍在风雨中跋涉的人。据悉,这笔承载着感恩的款项已注入泰美镇慈善会助学帮扶基金,将继续点亮其他困境学子的求学之路。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笔‘回流’的助学金,是对工作最温暖的肯定,更是受助家庭自尊自强、传递大爱的生动诠释。它映射了帮扶从‘输血’到培育‘造血’能力的深层意义。
延伸阅读:创新助学保障
由惠州市政府办公室牵头的驻泰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创新建立了“共筹模式”保障民生底线:从1000万帮扶经费中按0.5%提取办公经费,并从各帮扶单位办公经费中每年抽取5万元(8个单位共40万),形成惠州市唯一的自筹资金池。
其中,助学专项资金是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从义务教育升入高中(含技职校)至大学阶段的困难学子(原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子女),每年提供3000-5000元专项补贴。自2022年实施以来,已发放助学补助金34.8万余元,惠及全镇98名学生(含大学生20人、高中生37人、中职生41人),有效缓解了90多个困难家庭的压力。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诗媛 通讯员 泰美宣 陈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