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
7月31日,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在上海召开。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正式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揭晓了上半年中国游戏产业的成绩与未来趋势。
报告显示,2025年1-6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再创历史新高。游戏用户规模也接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同样达到了历史新高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多款游戏新品的出色表现以及长青游戏的稳健运营。特别是电子竞技和小程序游戏的强劲增长,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细分市场中,移动游戏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显著,占比高达74.59%。客户端游戏市场也表现出色,实销收入持续升高,占比为21.07%。相比之下,网页游戏市场则继续呈下滑趋势,占比仅为1.31%。
自研游戏方面,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404.52亿元,同比增长19.29%。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多款热门长青产品和新作的出色市场表现。同时,自研游戏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际销售收入达到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美国、日本、韩国依然是中国游戏出海的主要目标市场,合计占比超过一半。此外,德、英、法等欧洲市场也占据了一定份额,显示出中国游戏在全球市场的广泛影响力。
在海外市场收入前100位的自研移动游戏中,策略类游戏收入占比最高,达到43.33%,位居首位。角色扮演类和射击类游戏也表现出色,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模拟经营和放置类游戏收入同比降幅较大,而合成类游戏收入占比则有所上升。
在细分市场中,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253.09亿元,同比增长16.55%。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射击、策略类长青产品以及射击、动作角色扮演类新品均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中,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游戏收入最高,占比超过两成。射击类和角色扮演类游戏也紧随其后,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
客户端游戏市场同样表现出色,实际销售收入达到354.03亿元,同比增长4.86%。这主要得益于双端互通以及若干热门长青端游产品的良好表现。相比之下,网页游戏市场则继续呈下滑趋势,实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87%。
此外,中国主机游戏市场也迎来了显著增长,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0.34亿元,同比增长29.78%。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2024年现象级作品《黑神话:悟空》的余热以及进口主机游戏新品的热销。
电子竞技游戏市场方面,实际销售收入达到806.45亿元,同比增长16.64%。这主要得益于头部长青电子竞技产品的出色表现和电竞新品的持续推出。相比之下,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则出现了下滑,实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这主要与头部游戏流水增长放缓、新品创新不足以及玩家消费意愿减弱等因素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小程序游戏市场成为了上半年的新亮点。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32.76亿元,同比增长40.2%。其中内购产生收入占比超过六成,广告变现收入也占据了一定份额。这一成绩的取得,显示出小程序游戏在激活用户消费潜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张毅君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游戏行业在各级政府适时推出的扶持政策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政策不仅层次更高、力度更大,而且措施更为具体,为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同时,行业内部积极倡导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升级,坚持正向价值引领,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游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