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预估GDP连升10个季度:旅客增速强劲,消费需求改善

南都N视频APP · 港澳台live
原创2025-07-31 22:55

图片

7月31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今年第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GDP)的预估数据为同比增长3.1%。其中,私人消费开支在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上升1.9%。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上升2.9%。 

值得留意的是,这已经是香港GDP连续第10个季度录得正增长。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曾表示,会继续在资金周转、市场开拓以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支援面临挑战的行业。 

图片

香港中环银行街。


香港第二季度GDP亮点多,增长态势进一步确立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在出口表现强劲及本地需求改善的支持下,香港经济在2025年第二季度继续稳健扩张。香港经济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韧性。

如果按主要开支的组成部分分析,外部需求表现强韧,加上美国关税措施暂时有所缓和带动“抢出口”效应,整体货物出口增长加快。

另外,受惠于访港旅游业强劲增长、跨境运输量进一步扩张,以及金融及相关商业服务活动在本地股市畅旺下表现活跃,服务输出继续显著扩张。

至于香港本地方面,受香港本地消费市场回稳,支持私人消费开支恢复温和增长。同时,整体投资开支随着经济扩张而进一步上升。

展望未来,内地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加上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多项措施,提振消费气氛、吸引投资、开拓多元化市场、推动经济增长,预计将会继续为香港各个经济环节提供坚实支持。 

图片

设在西九龙高铁站的旅客咨询柜台。


识变、应变、求变:创造更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香港特区政府在7月30日发布了最新一份《香港营商环境报告》,向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投资者详细介绍香港的最新发展和优势,报告引起香港商界的强烈反响。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对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新征程,特区政府锐意改革,以新思维推动经济多元化,向高增值方向发展,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汇聚全球人才,将为香港各行各业升级转型提供庞大发展机遇。

他提到,在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香港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连通内地与国际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例如与内地企业“拼船出海”开拓中东、东盟,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并全方位加强支援香港优势产业和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积极提升香港的竞争优势。

南都N视频记者从香港总商会获悉,该会认同报告的内容所说,香港仍然是卓越的商业和金融枢纽,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尽管地缘政治挑战持续、经济转型及消费模式转变对企业造成影响,但是香港的核心优势依然稳固。

香港总商会主席陈瑞娟表示:“加强商界信心及与世界各地的商家加强联系,对香港巩固及提升作为全球最重要商业枢纽之一的地位尤为重要。” 

图片

香港今年第二季度的零售消费有所改善,热闹的铜锣湾商业区人流如织。


“大湾区”成为高频词,各界热议香港拓展新经济增长点

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这份新鲜出炉的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是这份报告中的高频关键词之一。报告开篇即提到,香港特区将“联同商界积极参与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全篇提及大湾区约60次,并用两大段落充分介绍大湾区机遇,分别强调“商界可以大湾区为主要切入点”“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等方面。

“积极拓展香港新经济增长点”也是香港各界关注的焦点。7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在特区立法会进行总结发言时表示,香港在招商引资方面成效显著,在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香港投资推广署已协助约1300间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预计带来直接投资额超过1600亿港元,并在有关企业设立或扩展业务的首年,合共创造超过19000个职位。未来香港会继续加强宣传香港的独特优势及新经济增长点带来的机遇。

此外,在深化与内地的联系方面,因应内地市场对香港的专业服务需求日渐增加,特区政府也会继续用好《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优惠措施,助力香港企业和专业人才为内地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例如,在CEPA框架下签订的《修订协议二》增加了“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作为便利香港投资者的措施,正好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城市注册的港资企业。

此外,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市场在多个范畴以先行先试的方式对香港作更大程度开放,让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市场提供更多样化的专业服务,为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以及外来投资者带来新商机。

图片

香港中环的商厦。

●记者观察

用好湾区优势,以韧性应对不确定性

 

尽管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香港第二季度GDP增长3.1%,超过市场预期,数字背后,藏着这座城市经济复苏的两大关键词:湾区融合的深化,以及消费引擎的韧性。  

 

香港的复苏路径,已不再是单打独斗。今年以来,“北部都会区”与深圳口岸经济的联动明显加速,河套科技合作区的跨境数据流动试点,让香港的科创企业首次感受到“湾区腹地”的真正意义。“港车北上”如火如荼,“粤车南下”前景可期,这种“生活化融合”正在重塑香港的经济边界——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更在成为大湾区居民的高端消费与服务中心。  

 

此外,香港的旅游业表现也十分亮眼。上半年访港旅客突破1300万人次。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结构也发生变化:内地游客占比约八成,且“深度游”“文化游”趋势显著。暑期来临,西九文化区、M+博物馆的周末和假期预约爆满,街头巷尾的茶餐厅里,普通话与粤语交织,香港的旅游生态正从“购物天堂”向“体验之都”转型。不过,如何吸引更多国际旅客到访,仍是下半年的关键考题。 

 

香港经济的挑战,或许在于如何将这种复苏的“温度”,转化为长期增长的“厚度”。湾区融合所带来的机遇,需要更灵活的产业政策承接。而旅游业的回暖,也需配套更高水平的服务创新。但无论如何,这座城市的故事正在翻开新的一页:它不再只是风浪中的孤舟,而是湾区巨轮上眺望世界的航标。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肖遥 发自香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阅港澳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