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才磁吸效应显著,深企欣旺达预计今年校招超千人

南都N视频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7-31 21:20

在新质生产力加快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的背景下,如何打通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稳就业、促发展的一道关键命题。面对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长与结构性就业矛盾并存的双重挑战,广东省因地制宜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以系统性、平台化方式牵线搭桥,为青年人才和产业企业搭建双向奔赴的快车道。

作为广东“稳就业、促发展”的重要抓手,“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自启动以来已累计吸引超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其中,新兴产业高地深圳,更凭借强劲的产业吸附力、完善的科技生态和广阔的成长空间,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青睐的“理想目的地”之一。

产业活力强,人才引力足

在深圳市宝安区,锂电池龙头企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的校园招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据该公司校招负责人向明亮介绍,2025年欣旺达校招规模预计超过千人,招聘重点集中于锂电研发、机械、电气、自动化等关键技术岗位。

“公司业务目前正处于上升通道,对各类技术人才需求旺盛。通过参与 ‘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我们打通了与海内外高校优秀毕业生之间的直通路径,既提升了招聘效率,也大大扩展了人才来源渠道。”向明亮表示。

图片

成立于1997年的欣旺达,已深耕深圳近三十年,从消费类电池起步,再到动力电池、储能等深入布局,持续以高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占据行业领先地位。近五年累计投入约130亿元,展现出其以研发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模式。

这也成为吸引青年才俊的重要因素。“深圳不仅就业环境优越,欣旺达在深圳的产业布局也非常多元,员工发展路径清晰、平台充足,极具吸引力。”向明亮表示。

平台化招聘打通“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壁垒、渠道有限等问题,常造成企业“招工难”与毕业生“就业难”并存。传统依赖校方线下宣讲、自主网络空宣的方式,难以满足企业精准高效揽才的现实需求。而“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推进,有效整合了政校企三方资源,实现平台化撮合、高效化对接,让企业走进高校、人才走进产业。

向明亮坦言:“过去我们线下覆盖范围有限,现在通过政府组织的统一平台,不仅效率更高,招聘质量也更优。”

数据显示,根据北大汇丰商学院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发展报告》,2025年上半年,大湾区九市招聘职位数占全国12%,其中深圳贡献岗位占比高达35.2%,居全国城市之首。这一“人才磁场效应”的背后,正是深圳新兴产业强势集聚所带来的结构性岗位红利。

以欣旺达为例,目前正在加速推进锂电池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布局,带动企业整体用人需求扩大。“校招是我们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公司也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训与成长机制,确保优秀应届生入职后能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向明亮介绍。

“四新经济”催生岗位需求,政企联动激活人才引擎

2025年,深圳将“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政府投资项目作为重点带动新增就业岗位,目标不低于5万个。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披露,仅上半年,新增岗位就达3.03万个,其中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占比超42%。

在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下,产业转型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专业化+复合型”趋势。欣旺达也在招聘过程中明确提出对“综合性人才”的期待——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需具备沟通协作、自我驱动等软技能。

“我们希望高校也能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人才真正成为企业可用、能用、愿用的重要支撑。”向明亮说。

从“找不到人”到“找到对的人”,从单向招聘到双向奔赴,“百万英才汇南粤”正成为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吸引人才、稳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纽带。深圳,也正以旺盛的产业活力与持续优化的人才生态,书写一座城市与一代青年的共赢故事。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程洋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