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大门提质改造工程引发质疑,该校在学生宿舍条件依然较差的情况下,花120万元翻修校门却不改善学生宿舍环境,有“面子工程”之嫌。祁东县教育局官微发文显示,涉事学校校门“提质改造”工程将改善校门安保设施不足、管控难度大,通行不畅和“陈旧外观与校园形象不匹配”等。
作为政府采购项目,按理说也经过了必要性与合法性的论证,花这么多钱给学校也能体现当地对教育的投入与重视程度,但为什么会引来当地网友的非议?
原因其实几乎不言自明,刚摘掉省级贫困县帽子没几年的祁东县,既然能把一所学校的校门改造工程作为教育动态发上县教育局官微,就说明对当地而言,花百来万去修大门,是本地教育的一桩大事。钱是花了,但迫切性与必要性又究竟如何,却恐怕还得要经得起推敲。
在当地大兴土木对学校大门“提质升级”的同时,社交平台依然不乏学生家长晒出的学生住宿条件较差的视频。视频显示,该校学生宿舍大多为8-10人间,宿舍较为狭窄,学生的拉杆箱只能立于床边放置。而且宿舍内的厕所与洗手池、盆架仅有半墙之隔,没有封闭……
一边是“陈旧外观与校园形象不匹配”,一边是恶劣的住宿环境,孰轻孰重、孰急孰缓,当然基于不同的立场考量会出现不同的判断。校门是学校的脸面,迎来送往、各种检查视察都会看在眼里,而学生宿舍却可以先藏在深处,但教育机构的重心,又到底该是谁?
校门和学生,哪个才是学校的门面?亟待提质升级的,可能也不是校门,而是某些人脑子里的价值排序。
一笔可能弥足珍贵的钱款,该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才是那个最该第一时间考虑到的刀刃儿?最起码你得出来说服大家这不是面子工程。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