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支行建设迈入新阶段。
8月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七部委《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力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广东金融监管局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借鉴的基础上,以监管所能回应市场所需,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科技支行建设的专项通知,于7月24日组织召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支行建设动员大会,以做专、做优、做强一批产品特色化、制度差异化、管理体系化、服务多元化的科技支行为着力点,以点带面,推动广东科技金融服务实现“量”与“质”的全面提升。
打造特色鲜明的广东科技金融品牌
会议指出,广东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优势,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对提升科技金融适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科技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广东金融业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放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先位置,持续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提档升级,为大湾区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经济发展强劲增长极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广东科技金融品牌,全面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数字能力建设、管理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支行作为最贴近创新土壤一线、政策直达企业落地的关键一环作用,最大限度释放先行先试政策红利。
二是着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精准性和匹配性,构建更加贴合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股、贷、债、保、担”联动的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着力培育完善科技金融“生态圈”,行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各方要加强合作,在政策协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执行保障等方面凝聚合力,构建机制完备、协作高效、服务顺畅、信息互通的科技金融生态。
为科技支行量身打造专项制度机制
会议强调,科技支行作为银行经营性机构中最贴近科创前沿的“毛细血管”,是银行开展科技金融的重要抓手。要通过监管赋能、政策赋利,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标杆科技支行,擦亮广东银行业科技金融服务的“金字招牌”。
一是聚焦产品特色化建设,勇当科技金融“专属”产品体系创新的“探路者”。科技支行要自觉和主动地承担起先行先试、探索开路的历史使命,用足用好政策赋予的金融产品创新探索空间,致力于“专”、立足于“全”、着眼于“活”,打造科技型企业专属适配的产品体系。
二是聚焦制度差异化建设,敢当科技金融“专项”制度机制创新的“先行军”。在信贷管理、考核激励、容错免责等方面为科技支行量身打造专项制度机制,夯实“会贷”基础,激发“愿贷”动力,增强“敢贷”信心,为科技支行靶向发力、精准服务科技型企业提供专属保障。
三是聚焦管理体系化建设,善当科技金融“专营”管理体制创新的“排头兵”。要把科技支行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来抓,构建相对独立的科技金融业务管理机制,设置专门的风控机制,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以科技金融专业化能力的全面提升,支撑科技支行高水平建设。
四是聚焦服务多元化建设,争当科技金融“专业”服务模式创新的“旗舰店”。积极发挥科技支行对接一线的服务触角作用,通过统筹资源、各展所长、主动对接,创新接力式、多元化、送上门金融服务,打造科技金融专业服务模式创新的全国示范标杆。
针对当下科技金融痛点精准破题
科技支行是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最具活力、最具延展性和持续性的市场触角、前沿阵地,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支点。
今年2月份,南都湾财社推出“广东科技支行创新力深调研”,多维度展现科技支行的服务效能与创新实践,探讨科技支行在服务科技企业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助力广东科技支行高质量发展。
调研发现,自2023年10月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以来,科技支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因为多数地区科技支行的建设标准仍在探索完善过程中,目前科技支行大多为银行自行评定。
有业内人士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目前科技支行的监管框架仍处于“国家定方向、地方出细则”的探索阶段,广东金融监管局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科技支行建设的专项通知,为地方探索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这一举措将为全国科技支行监管框架的完善积累先行经验,也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支行建设动员大会强调,在信贷管理、考核激励、容错免责等方面为科技支行量身打造专项制度机制,夯实“会贷”基础,激发“愿贷”动力,增强“敢贷”信心。
这一提法的背后是当前银行科技金融业务仍然存在科创企业估值难、知识产权质押处置难等问题,致使信贷人员“不敢贷”“不愿贷”现象存在。南都湾财社此前调研发现,尽管银行制定了内部的尽职免责制度,但由于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尽职免责制度的落实仍然面临挑战。
业内人士分析称,广东金融监管局此次明确提出在容错免责方面为科技支行打造专项制度机制,意味着广东将在科技金融领域探索建立更明确的尽职免责量化标准,为银行开展科技信贷业务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这一突破有望解决当前银行“不敢贷”“不愿贷”的痛点,给一线放贷人员吃下“定心丸”,推动科技支行真正成为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主力军。
此次会议还提出,构建专业的科技支行人才队伍。南都湾财社此前调研发现,目前银行科技支行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重视程度明显提升,有银行科技支行相关负责人更是直言其所在支行“新入职员工以工科类居多,金融专业的反倒不多”。
部分银行对旗下科技支行的人才队伍也设置了考核标准。一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该行要求科技金融专业支行建设专门的客户经理队伍,通过合理的人数配置、较高的人员专注度及专业度,提升分行对科技企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分析称,此次广东提出构建专业的科技支行人才队伍,目的是通过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和专业化考核体系,提升银行对科创企业的服务能力和风险识别水平。这一举措不仅为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更将促进科技金融服务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深层次转型。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财聚焦|广东科技支行创新力深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