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日前,由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和学生记者组成的“暨轩星火”实践团,赴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罗坝镇等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文化古迹和旅游景点,走访村干部、村民、游客和产业负责人,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以高校学子力量助力“双百行动”走深走实。
文化赋能,围楼深处的传承与创新
始兴县以特色的方形客家围楼建筑而闻名,其中隘子镇的满堂客家大围,有着“岭南第一围”的美誉。
实践团对围楼IP“始兴围楼三小只”的设计团队负责人周仲斌展开采访。据介绍,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基于始兴本土环境设计的“方围三小只”——土狗兴仔、土猫满堂和土鸡跑山,因其“土萌”和“抽象”,获得广大网友喜爱,其衍生产品毛绒公仔、文具、帆布袋等为乡村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始兴县的又一特色围楼景区——长围,是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燎原行政村长围自然村的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百千万工程”的政策赋能下,燎原村依托长围景区的文旅以及特色农业发展,村集体收入从2020年的5万元左右到2024年接近34万元,持续实现增收。
实践团还来到都亨片区的石笋生态农庄,其创始人刘诗伦是回乡创业的代表。据了解,农庄不仅带动了当地困难户就业,更通过做豆腐体验、科普研学与车八岭旅游线路联动,将传统美食转化为文旅热点,探索出一条以生态农产品为核心的特色农文旅融合之路。
多方联动,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在始兴县罗坝镇上营村,温泉是大自然赋予的独特生态馈赠,更是撬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支点。
“我们上营村最大的资源就是温泉水和森林资源,其中温泉的自然条件非常突出,出水最高温度能达到70度以上,每天出水量超过4000吨,在全省能排进前三,粤北地区更是首屈一指。”暨南大学驻上营村第一书记栗万里向实践团介绍道。
优质的温泉资源不仅吸引着众多游客,更成为当地生态富民的“源头活水”。当前,上营村内已有13家温泉度假村对外营业,另有1家在建,温泉文旅产业已具规模。温泉民宿又以采购和采摘带动周边农户一同致富,富民于特色生态。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始兴县的农文旅发展获得了强大推力,罗坝镇的变化尤为显著。当地的“南瓜王国”三产融合项目有序推进,农产品质优量大有特色;温泉民宿农文旅稳步建设,村民收入年年高;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山区也如平原坦途,乡村振兴的基础不断夯实。
带队老师、暨大党委宣传部李伟苗表示,连日来,团队一行的脚步走过始兴县两镇五村,聚焦农文旅多个面向,深入采访拍摄动人故事、调研乡村的痛点难点。同学们化身“观察者”“参与者”“宣传者”,用专业知识帮乡村探究路径、宣传特色、点燃发展星火。
接下来,实践团将系统整理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材料,形成可行性调研报告,尝试为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新路径;产出文字和视频类宣传产品,助力当地农文旅产品知名度的提升;设计宣传册、礼盒等文创产品,打造罗坝独特文化IP。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孙小鹏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