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援、周边与二创:Z世代解锁越剧的全新打开方式

南都N视频APP · 察时局
原创2025-08-07 21:03

随着《我的大观园》谢幕音乐响起,观众们举起应援灯牌,大喊着台上演员的名字,现场被一片灯海照亮。这部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百团)推出的青春版越剧,正掀起一股席卷年轻人的“越剧风暴”,重构Z世代与传统文化的情感联结方式;创新的越剧表演形式和粉丝互动方式也为传统戏曲带来新变化,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图片

越剧《我的大观园》演出现场。实习生罗浥萌 摄

应援、打卡与跨城奔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爱上越剧。据《我的大观园》首演统计数据显示,23岁至45岁的观众占比超过72%。陈丽君、李云霄等“小百花”青年一代演员的出圈,吸引不少年轻人垂直入坑。有粉丝自称在一个月内追完《梁祝》《五女拜寿》等多部越剧经典,现在已在越剧的“坑底”躺平。

来自新疆的粉丝玛依拉(化名)今年初迷上越剧,在刷到《我的大观园》的视频片段后被舞台和演员的表演吸引,这次特意乘火车奔赴现场看剧。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孟星冉(化名),在2023年夏天因越剧《新龙门客栈》成为粉丝,“只要她们来北京演出我都会去,室友们也会帮忙一起抢票,助我去现场追星!”

00后越剧演员王肖龙,此次在《我的大观园》中饰演蒋玉菡。最初面对粉丝的热捧和追拍,王肖龙还不习惯:“以前演出后没有SD环节(观众在剧院后台出入口等待演员离场,进行简短互动),突然这么多人围着拍,真的会害羞。”

社交媒体上,粉丝的私信不断涌入她的账号,王肖龙介绍,自己每解锁一个新角色,都会有粉丝仔细对比不同演员的表演版本,认真提出建议,“有些姐姐虽然不能常来现场,但在线上默默支持我,剪辑我的表演视频。她们能发现我在表演中设计的小细节,是一种被‘看见’的感觉。”王肖龙说。

随着越剧在年轻人中爆火,一些新的应援和互动方式也被带入越剧圈。新人演员谢江慧注意到,近年演出现场出现越来越多的应援灯牌,“当演员谢幕之后,站在台上看到台下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光,心里很感动。”

一位资深的越剧粉丝张筠(化名)告诉记者,越剧独特的全女班阵容,以诗化唯美的表演契合当代年轻女性的审美,尤其在新媒体的助力下,不断吸引着更多年轻人走近越剧、爱上越剧甚至主动学习越剧。

图片

今年1月,粉丝在剧场外等候。实习生罗浥萌 摄

在抖音上,王肖龙有一段一秒入戏的“小生眼神教学”视频,播放量达千万级。王肖龙认为,年轻一代对新媒体更熟悉,演员们是先通过一两个短视频片段吸引观众,等观众愿意坐下来,再把“家底”慢慢亮给他们。“刚开始一些小哥哥、小姐姐们只是被短视频中的扮相吸引,但走进剧场后,和我们共同在场,他们会从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中发现越剧的魅力。”王肖龙说。


当00后新生代演员站上舞台

近几个月,《我的大观园》巡演日程紧凑,新戏的创排需要从早到晚连轴转。这次在《我的大观园》中饰演戏曲名伶蒋玉菡,是王肖龙作为小生,首次挑战闺门旦的唱腔与身段。为了演好剧中仅有两分钟的《皂罗袍》昆曲唱段,她向昆曲名家张志红老师学习感受杜丽娘的人物与表达,重新学习花旦的步法、指法和身段,跟着昆曲闺门旦演员王文惠一字一句地抠唱腔。在剧团里,王肖龙是年龄最小的演员之一,没有演出时,她会早早赶到练功房,反复打磨唱腔,练习基本功。“只有脚底下自如了,戏才能自如。”她说,自己不像姐姐们基本功扎实,“不练的话,上台总觉得心里没底”。

图片

越剧演员王肖龙。据王肖龙“小红书”

6月6日,在绍兴站的演出现场,在李云霄版薛宝钗之外,谢江慧也以“宝姐姐”的身份首次与观众见面。在《我的大观园》中,她需要在不同的演出场次变换角色,轮流饰演薛宝钗、妙玉、贾探春。虽然戏中是姐姐,但在戏外,很多粉丝亲切地称这个2003年出生的演员为“江慧妹妹”。在《新龙门客栈》越剧电影中,她饰演的邱莫言兼具柔美与侠气,已经让不少观众记住了这位年轻演员。

相较饰演宝钗,妙玉和探春这两个角色戏份不重,轮到挑战宝钗这个重要角色,谢江慧时刻神经紧绷。每场排练后,她会反复复盘表演细节,连唱腔的强弱处理都要拉着乐队老师反复确认。

为了让角色更立体,这段时间,她与同饰该角色的李云霄经常凑在一起琢磨角色。“我们有时觉得有些细节不够贴切,与角色性格不太契合,就会商量是不是可以稍微改动,换一种演绎方式,只有把来龙去脉想透了,表演时每个反应才能落地生根。”

图片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演员在杭州蝴蝶剧场演出新编现代戏《钱塘里》。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热门越剧背后的顶流

越剧的出圈,让不少观众注意到“浙江小百花”,在戏曲界,“浙江小百花”一直与“求新求变”的标签紧密相连。1983年,越剧舞台青黄不接,人才缺乏,茅威涛、方雪雯、何英、何赛飞、董柯娣、陈辉玲等28个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姑娘横空出世,组成小百花集训班,演绎的越剧《五女拜寿》刚一亮相香港,便一炮而红。次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正式成立,成为“初代顶流女团”。有年长的戏曲迷回忆,那时小百花来镇里演出,“奶奶们都把被子搬过去睡,回家了第二天位置就没了”,“谁村里要是请到小百花,说话都大声”。

上个世纪90年代百花齐放,传统越剧日益被观众冷落,要在市场里重新找到位置,剧团开始探索艺术实验,《西厢记》的创排开“诗化越剧”的先河并获文华大奖;《陆游与唐琬》则将诗化越剧推至巅峰,为观众带来全新感受;《春琴传》大胆探索新的艺术样式,将物哀之美融入越剧舞台。“小百花”一次次推陈出新留住观众。

这几年,青年演员们也在剧团的鼓励下不断尝试跨界,接触学习其他剧种和表演形式。在《陕北民歌・遇见江南风》和《洛天依游学记——歌行・戏曲季》节目中,谢江慧与陕北说书人及虚拟歌手洛天依合作,与不同的地方艺术形式,甚至不同次元的文化进行碰撞。在没有演出时,王肖龙喜欢走入剧场,观察不同剧种前辈老师的表演,有时看见剧里的一幕,她会忍不住思考“作为小生,该怎么接住对手角色的情绪?”平时刷到一些古装电视剧时也会冒出想法:“这个男主的表演我能不能学一下”。

11岁那年,王肖龙进入浙江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学习越剧,接触到浙江小百花的《陆游与唐琬》《楼台会》《山伯之死》等折子戏,后来,被《春琴传》这样既保留传统美感,又在舞美、剧本等方面融入现代元素的剧目打动,王肖龙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越剧还可以这样演。”剧中一幕漫天花瓣落下的浪漫场景,为她造了一场梦——“我要在这样的舞台上演出,我想演这样的戏”。

同样唯美浪漫的舞台,相似的全女班特色,提起浙江小百花,一些观众会联想到日本的宝塚歌剧团,宝塚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表演团体之一,近年一些曾经的“宝塚粉”,也粉上了“浙江小百花”。在哔哩哔哩上,有博主同时解说两个剧团的剧目,让不少粉丝大呼“双厨狂喜”。王肖龙告诉记者,由女演员饰演男性角色,既能彰显现代男性的魅力,也有属于女性的细腻与柔情,“尊重女性又不失少年感的演绎,更贴近女生心中的理想型”。

北京交通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王靖雨认为,宝塚歌剧和越剧两种艺术形式的主要受众都是女性,但女性观众的诉求却不同,“日本女性在宝塚中寻找完美男人,而中国女性在越剧里发现的是女性本身。越剧全女班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女性的无限美和无限可能。”

越剧演员李云霄曾谈到,在传统剧目中,女性角色大多以母亲、妻子的身份出现,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观众走进剧场,“我们应该有更多符合现代女性的精神需求的作品,重新定义关于女性的力量。”

曾赴日本观看过宝塚剧团演出的程晓米(化名),去年粉上“小百花”,在影院“三刷”了《新龙门客栈》越剧电影,剧中的老板娘金镶玉是她最喜欢的角色,“不同于宝塚一些剧目将人物弧光更多地置于男性角色之上,《新龙门客栈》更多呈现了金镶玉这一女性角色的心路转变,将她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独立个体进行书写,彰显她的果敢侠气,且不对她的情欲有所回避”。

图片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在后台化妆。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订单式”培养为越剧注入新力量

随着越剧的火爆“出圈”,报考戏曲专业的学生数量亦大幅上涨。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院长周伟君介绍,今年报考越剧的人数较往年成倍增加,成为学生和家长的热门选择。

当前,“订单班”是院团与学校联合培养越剧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由院团提前签约学生,学校根据院团需求定制化培养学生,毕业后向院团定向输送。2008年,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曾通过此方式联合招收培养陈丽君、李云霄等学员,这些学生已成为当下越剧圈炙手可热的演员。

陈可心和陈子心,是2019级“小百花订单班”的学生,18岁稚嫩的脸上还带着些许婴儿肥。一些细心的戏迷已经能分辨这对双胞胎,“眉毛平直的是姐姐子心,卧蚕明显更俏皮的是妹妹可心”。

当年,双胞胎姐妹以并列第一的成绩考入“小百花订单班”。在学校,学生有着严格的训练日程,清晨5点半起床洗漱,6点20分晨跑,随后是两节练习腿功的早课,压腿、打飞脚、扫堂是常规的训练内容,饭后的第一、二两节课要开始练习毯功。毕业后,她们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实习,尚在等待考核后成为一名正式的越剧演员。

排练仍占据着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今年年初,姐妹俩参与排演越剧大戏《春香传》,剧目融入长鼓舞、刀舞、鹤舞等朝鲜族舞蹈,是对演员体能的极大考验。以往参演的演员提及练舞经历,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练得全身是淤青”的艰难回忆。陈可心回忆,那段时间,她的智能手表每天都显示2000大卡的消耗量。几乎从早跳到晚,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排完这部戏,大家平均瘦了5斤。”

刚成年的陈子心告诉记者,她有时排练时觉得“内心总是空空的,怎么练都差点意思”,与前辈们相比,自己的阅历还太少,走过的路还太短,尚不能真正体会剧中人的悲欢,“我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持对舞台的敬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内,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演员仍在努力,期待未来走向向往的舞台,等待属于自己的灯光亮起。

采写:实习生罗浥萌 南都N视频记者蒋小天 发自北京、杭州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