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多地推广种植驱蚊植物,这些植物真的能驱蚊吗?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5-08-08 10:11

主要由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引发关注。佛山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并于8月7日全市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疫情背景下,佛山禅城、南海等区探索推广种植胡椒木、碰碰香、艾草、薄荷等宣称具有驱蚊功效的植物,尝试“绿色驱蚊”。然而,不少市民却反馈,这些植物的实际驱蚊效果有限。这些植物驱蚊效力究竟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图片

碰碰香  资料图

佛山两区探索种植绿植驱蚊

7月30日,据佛山市禅城区城管局消息,该局在市民活动频繁的亚洲艺术公园东门北侧区域两处绿地30平方米,种植600株艾草和薄荷。禅城区城管局称,这形成了一小片兼具观赏性与拟带有功能性的“驱蚊植物带”。

图片

亚艺公园试种艾草、薄荷驱蚊。  图源:禅城区城管局

事实上,禅城区城管局并非佛山首个尝试通过种植驱蚊植物,以求达到驱蚊效果的部门。

7月,佛山市禅城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佛山市农科所,向各村发出种植驱蚊植物的倡议,提倡村民在房前屋后、闲置边角地等地块,种植诸如薄荷、紫苏、艾草等易成活本土植物。此后,太平财险佛山中心支公司投入资源采购包含胡椒木、碰碰香等在内的5000盆实用防蚊植物捐赠给禅城区。

7月28日,双方举行防蚊花木捐赠仪式,随后,双方以及佛山市农科所专家,走进禅城区深村、镇安村,指导村民种植胡椒木、碰碰香。

无独有偶,7月30日,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官宣,要在全区289个村(社区)(包括68个城市社区、221个农村社区)全面推广种植艾草,第一阶段将种植200亩,探索利用艾草种植等“驱蚊式”绿化,优化蚊媒防控长效机制,重点引导在村民房前屋后、闲置地;市政公园、物业小区等场所种植,并要求加强种后管护,定期修剪促进挥发,切实发挥驱蚊作用。

图片

南海平东社区种植艾草。 图源: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官方微信号

至7月30日,南海农村社区已累计种植上述驱蚊植物20多亩,年内还将全面推广种植,扩展种植面积。部分镇街也在桥下空间、居民屋顶大量种植艾草、红脚艾等植物。

图片

里水镇在桥下空间种植艾草。  图源:里水镇官方微信

市民反馈驱蚊效果欠佳

有关部门未提供数据来源

然而,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对上述绿植的驱蚊效果提出了质疑。

在社交媒体平台,有不止一位网友表示,自家阳台也种植过薄荷,艾草,但“根本不防蚊”“实际上,该要喷防蚊水还是要喷”;另有网友表示,薄荷叶子中间,照样能看到藏身其中的蚊子,其下有人跟评称,新鲜种上去(的薄荷),蚊子一开始可能不适应植物的气味,会飞走,但时间长了都一样。甚至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果艾草、薄荷能驱蚊,那为什么花店很多蚊子?

此前,推广种植艾草等绿植的部门,部分在相关推文中,引用了相关数据以佐证驱蚊植物的效果。如禅城区农业农村局,在其公众号推文中写明“胡椒木释放的胡椒碱类物质对白纹伊蚊的驱避率达68%”,并引述佛山市农科所园艺研发部副主任林瓞文话语,“这种植物(碰碰香)触碰后散发的清冽香气含有天然驱蚊成分,每株覆盖面积可达2平方米,阳台摆放三五盆就能形成‘驱蚊屏障’”。

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发布的相关推文中,则引述了宋代陆游诗等古籍,同时辅以相关数据——“燃烧艾草的烟雾更能形成2米防护圈,蚊虫活动抑制率超56%”,佐证艾草驱蚊效果。

那么,相关部门引用的数据来自哪里呢?7月30日至今,记者向禅城区城管局、农业农村局、南海区农业农村局求证其引用的趋避率、抑制率等数据或效果的实证研究依据。

禅城区城管局答复称,驱蚊的效果是咨询了相关科室专业人员,有这种说法,目前也是试种,经费来源于日常维护管养成本,“如果有效果会考虑推广”。

禅城区农业农村局一位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相关的数据“来源于网络”,“效果应该是有的,但是不是具体这个数字,不好确定。”

南海区农业农村局8月5日号称,有相关资料可以提供,但即便之后记者几度追问,截至发稿前,该局仍未提供所谓资料或者推文中涉及的数据来源。

记者同时也与林瓞文取得了联系。其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来自佛山市林业局的材料,写明胡椒木、薄荷、碰碰香等植物,具有驱蚊效果;不同植株通过组合摆放,能形成驱蚊屏障。不过,记者并未在材料中看到“每株覆盖面积可达2平方米”这个说法,林瓞文表示,这个说法来源于网络资料收集,“建议不要宣传”。

自然种植条件下,驱蚊植物驱蚊效果存争议

检索知网相关论文,记者发现,薄荷、艾草等一些植物中确实含有会自然挥发的驱蚊成分,可以对蚊虫产生一定驱避效果。

如2013年发表在《生态科学》上的一篇论文显示,不少植物活体在生长状态下,能释放出对蚊虫具有明显驱避作用的挥发性物质,如在温室对灰罗勒、马缨丹及过江藤等植物进行半现场实验,可以发现3种植物在活体状态下可显著减少冈比亚按蚊对人的叮咬。

但是,植物中存在驱蚊成分,且驱蚊成分能在自然环境下挥发,并不一定代表自然种植这些植物,一定能取得理想的驱蚊效果。

2013年,一篇发表在《安徽农业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模拟自然条件,对比常见的香草、艾蒿大叶罗勒、细叶罗勒、薄荷等驱蚊植物与普通无气味植物对人体的保护力区别。实验者挑选蚊子较多地方,在裸露的脚边摆放驱蚊植物各2盆,并在不驱赶蚊子的情况下,5分钟后观察裸露的皮肤,记录蚊子叮咬情况,与在脚边摆放2盆相同无气味的普通植物酸模情况对比。

研究发现,香草、艾蒿、薄荷等驱蚊植物对蚊子无明显驱赶效果,人的皮肤仍会被蚊子叮咬。研究者认为,试验中的植物在生活中几乎不具备驱蚊的作用。

民建中央农委副主任、北京适配农业技术中心负责人林龙博士则向记者分享了亲身经历。他回忆,年少时家里种过一大片薄荷田,据林龙观察,当时家人反馈被蚊子叮咬的次数有所减少。“这或许说明,薄荷这种植物有一定驱蚊效果。”

不过,林龙同时指出了两点局限。其一,目前针对自然种植条件下驱蚊植物效力的实证研究尚显不足,且不同植物对不同蚊种的趋避效果存在差异。这意味着,并非所有记载有驱蚊效果的植物,都能有效驱避本次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伊蚊。其二,驱蚊植物的实际效果还受种植密度、通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记者注意到,佛山大学有研究团队曾在2020年左右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者选取蚊净香草、薄荷、艾蒿、胡椒木、马缨丹五种被报道有驱蚊效果,且在岭南常见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对比携带一株被测植物、8株被测植物,仿真植物的驱蚊效力。实验人员分别静坐于3间房内的仿真植物或被测植物旁1m内,穿长袖长裤并露出小腿一侧,记录5min~30min不同时间点用电蚊拍拍死的蚊虫累计数量。

研究发现,活体状态下,马缨丹(1束)和蚊净香草(1盆)与仿真植物的驱蚊效果差异不显著。艾蒿、胡椒木的平均趋避率甚至呈负数。但当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马缨丹(8束)和蚊净香草(8盆)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和显著的蚊虫驱避效果。

图片

专家:优先选用明确有效的防蚊产品防蚊防疫

8月7日,记者联系上述研究团队的吕慧副教授,请她对相关问题进行科普。

吕慧告诉记者,据其研究,活体植物的驱蚊效果与种植数量密切相关,在约10平米的房间内,需摆放6-8盆驱蚊植物,且保证空间密闭,其挥发物浓度才可能达到驱离蚊虫的效果;若在户外环境,则需成片大面积种植方能显现作用。

其认为,从经济性与实用性角度分析:在室内,相较于依赖活体植物,用含有效驱蚊成分产品进行喷洒,驱蚊效果更为显著;在室外,相比种植活体驱蚊植物,通过清理积水从根源上清除蚊虫幼虫,无疑是更切实有效的办法。

林龙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现在市面上成熟的、含有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很多,大家可以根据疾控中心的指引,选择含有有效成分的科技驱蚊产品,同时使用蚊香、蚊帐等手段,实现更好的防蚊防疫效果。

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选用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IR3535)、羟哌酯(ICARIDIN)的产品。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官方微博

不过,吕慧同时指出,植物本身兼具观赏价值与生态效益。若用驱蚊植物替代常规的园林植物或室内盆栽,实现 “观赏+驱蚊” 的多功能结合,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唐宇松 实习生 陈无忧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