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多个短视频平台上一批假冒农技专家的骗局。
据悉,这些主播账号的主页中,简介都写着“农业大学”“从事农业行业十年,甚至几十年”“免费提供农业指导”“助力三农”的介绍。在他们的短视频作品中,不仅有虚假宣传违规销售肥料、农药的内容,还有很多整体文案和拍摄风格高度雷同的分享农技“小妙招”视频。
调查发现,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搜索到的上百个“农业专家达人”账号,其中相当一部分账号的头像和名称上都标注着“祥禾农业”四个字,十分醒目。这些“专家达人”橱窗中推荐的产品,大多挂在一家名为“祥禾农资总店”的店铺中。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祥禾农资总店” 登记地址为河南濮阳一村落,实为长期无人的空店,仅挂有 “农多乐农资销售店” 条幅。“祥禾农业”团队创始人之一的网红史老师作为“农资专家”也是学员上万的播音导师,其承认,祥禾农业是以签约、孵化农业达人,从而达到销售农资目的的农业电商团队,不仅“史老师说农业”这一个农业专家账号,祥禾农业的1000多个账号,实际出镜、运营的工作人员都没有任何农业教育背景,甚至大多数人完全不懂农业知识。
另外,祥禾农业打造的一批“祥禾助农团”账号,简介标记“农大毕业”等字样,史老师也坦言身份均为虚假,带货挣钱是唯一目的,还称 “农资不好赚就卖别的,可更名‘祥禾袜子’”。
目前,史老师的账号“史老师说农业”在平台上已搜索不到。
近期,厦门市委网信办持续推进“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依法依规处置侵害企业、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扰乱营商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2025年以来,厦门市委网信办接收举报、巡查发现,“楼市柯南君”“都先生说房”“道亦有道经济”“奇门炖假说”等自媒体账号发布不实帖文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给厦门市营商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其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5号令)的有关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提请上级网信部门对违法违规自媒体账号实施禁言15-30天的处置措施。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测评了50款宣称为“100%桑蚕丝面料”的丝绸服装。
据了解,试验结合丝绸服装消费投诉热点和商品评价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对面料成分、真丝克重、洗涤尺寸变化率等方面进行测试。测试的50款样品来自不同品牌,价格从189元到1747元不等,款式包含上衣、T恤、裤子、连衣裙、睡衣、家居服等。购买渠道除了主流电商平台外,还选择了知名电商直播间。
在甲醛含量和pH值等安全指标上,所有样品均符合国家标准,且大部分样品在质量性能方面也表现不错。然而,在“面料成分”方面,有1款样品虽宣称面料为100%桑蚕丝,但实际并未测出含真丝成分。在真丝克重上,有3款样品的宣称克重与实测结果有差别,其中有2款面料克重实测与宣称差距较大的样品信息。另外,在对50款样品进行洗涤后发现,有3款样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超过标准限定范围。
据农业农村部,今年以来,按照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部署安排,农业农村部组织各地和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腾讯等主要电商平台,扎实推进网络售种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严格审核售种商户资质。主要电商平台建立完善售种商户管理规则规范,严格审核商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销售备案情况,加强新入驻网络商户资质审核,对已入驻商户进行全面筛查,存在问题的及时处理。上半年,主要平台共审核商户2.2万余家,督促7200多家商户进行整改,关闭一批不合规商户。
二是规范平台商户销售行为。平台对投诉举报多的商品进行审核,通过开发商品智能识别软件、制定种子类商品发布规则等举措,规范种子销售行为,对存在虚假宣传、虚假发货等商品,责令商户及时下架。上半年,累计核查种子19万件,及时下架不合格种子。
三是加大网售种子抽检力度。部署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网售种子监督抽查,对主要电商平台50余家商户开展部级种子抽查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种子及时转交相关地方和平台核查处置。
四是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省级监管执法部门与各平台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快投诉举报线索核查处理。相关平台对转办线索第一时间响应,采取冻结保证金、先行赔付等措施严格管理,保护农户合法权益。
8月11日,国家邮政局公布2025年7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
经测算,2025年7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14.3,同比提升5.2%。其中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为570.5、566.5、220.7和69.5,同比分别提升12.1%、0.3%、1%和11.2%。
7月,行业保持良好运行,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服务体验持续改善,干线运能不断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抖音8月11日直播带货日榜:云上直播销售额破5000万排名第一;仅22万粉丝直播间“品栋好人数码手机直播间”上榜。
研究员:黄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