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以湾区为引擎,广东迈向动画电影“IP全链路强省”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08-12 17:31

2025年8月8日至15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动画电影周在东莞举办,其间,举行了动画长片创投推介会、XR沉浸体验以及产业调研等多项活动。其中8月10日,与会嘉宾走进东莞潮玩中心、TOYCITY潮玩工厂,将内容创作、衍生品制造与渠道零售置于同一条跑道。这一系列举措,折射出广东把动画IP的“内容热度”转化为“产业增量”的方向与抓手。

图片

内容产出与市场表现协同走强

近几年,广东动画在内容产出与市场表现上协同走强。据公开信息,2024年广东出品国产动画电影 8 部,累计票房22.28亿元,分别约占当年全国国产动画上映数量的28.6%与总票房的80%。2024年全国动画电影全年上映62部,总票房约68.63亿元,其中《熊出没·逆转时空》以约19.84亿元领跑,凸显广东出品的头部效应。由此可观察到,广东已形成“内容生产—院线验证—二轮分发”的高频闭环:优质内容经院线检验后,通过多渠道发行与再传播持续释放商业价值。

需求端同样为广东动画 IP 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品牌授权商品零售额达1550亿元,并保持增长;到2025年,国内“泛二次元”用户规模扩至约5.26亿。这表明围绕动画 IP 的授权与周边消费市场基础日益雄厚,为IP的长期运营提供了真实稳定的消费群体和支出支持。随着受众规模的扩大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动画IP衍生品市场的“地基”越筑越厚,为广东将内容热度转化为持续的商业增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片

湾区在创意、制造与渠道上的深度耦合,构成了广东打造IP全链条的结构性优势。东莞获评“中国潮玩之都”,集聚4000余家玩具企业与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生产全球约四分之一动漫衍生品与全国近85%潮玩产能。2024年,东莞全市160家规模以上(或限额以上)潮玩企业实现营收近238亿元,同比增长约19%。这一庞大的产业集群具备极强的产品设计打样和规模量产弹性,为动画IP从“内容—产品”的快速转化提供完备供应链。

政策支撑,渠道畅通,国际市场外向度持续提升

广东动漫衍生品带在国际市场的外向度持续提升。汕头市澄海区素有“玩具之都”之称,2025年上半年经汕头海关申报的玩具出口总值48.8亿元。随着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等新渠道的发展,广东企业从小批量试水到大规模出货的响应更敏捷,形成“全球快反”的供应链能力,使本土动画IP的热度能够迅速转化为海外销售成绩。

广东及周边地区头部企业的表现表明,打通渠道、产品和运营能够大幅提升IP的商业势能。以潮玩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例:泡泡玛特2024年实现营收 130.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34亿元,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收入占比显著提升。再看名创优品旗下的TOP TOY,截至2024年底全球开设门店276家,全年营收约 9.8亿元,并实现了快速增长。这些企业依托成熟的门店网络和精细的选品机制,将“爆款逻辑”升级为系统化的产品运营能力。它们的成功经验说明,通过强大的渠道终端布局和精细化运营,不仅可以持续产出畅销的IP衍生产品,还能不断放大已有IP的市场影响力。

图片

湾区强大的游戏产业与出海优势,正成为动画IP全链运营的重要引擎。相关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广东游戏产业营业收入2604.31亿元,占全国约80%;其中游戏出海营收423.6亿元;小程序游戏等新业态收入同比增长119.1%。

这一强大的数字娱乐基础,为广东打造“影视—游戏—玩具”(即“影—游—玩”)一体化运营闭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游戏端的高频触达与数据化运营(如DAU指标),可带动授权商品GMV增长,反哺动画内容生命周期,并为IP全球传播与商业变现拓展渠道。

图片

政策层面的支持为广东动画IP全链条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25年5月,广东出台了“影视政策15条”和动漫影视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明确鼓励全年龄向的原创IP创作,支持超高清视频制作、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应用,并在项目孵化、制作、公映及票房表现等环节设置了分阶段的扶持和奖励措施。单部动画电影在创作生产阶段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资助,在上映取得优异票房后最高还可获得3000万元奖励。这一系列政策与资金的“组合拳”,在内容向产业化转化上形成有效杠杆,提升企业进行原创IP与全链布局的投入信心。

尽管广东在内容生产、制造配套、市场规模等方面已奠定坚实基础,但要真正实现从“票房强省”向“IP全链路强省”的跃升,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构建系统完备的 IP 全链条生态。

建议1:扩展内容创作视野,拥抱全年龄向IP

在内容创作上应主动拥抱全年龄段的IP开发。在巩固少儿(低幼向)动画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合家欢、青年向和女性向等赛道,打造覆盖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原创IP。具体策略方面,可以采用“大电影 + 系列短内容”的组合模式,以院线动画长片来验证IP的世界观和角色吸引力,再通过连续剧集或短剧实现高频次触达、持续丰富剧情与角色形象,并辅以漫画、轻小说等衍生内容深化世界观设定和情感共鸣。从创作伊始,就应将“可商品化的元素”前置考虑 —— 在剧本围读阶段同步识别角色形象、道具设定等日后可衍生为产品的关键点。

图片

广东省2025年出台的动漫影视扶持政策明确鼓励全年龄向原创内容和前沿技术应用,并在项目孵化到公映各环节提供资金扶持。这为内容创作端与产业转化端的对接提供了难得契机,创作者应充分把握这一政策窗口,将IP的长期运营思路融入前期策划。

建议2:提供前置供应链评估与快速打样服务

在供应链端要实现评估前置和快速反应。建议依托湾区现有的平台(如东莞的潮玩制造中心),由广州—东莞—汕头等地共建“IP商品化打样中心”和工艺数据库。在动画项目剧本和美术设计阶段,供应链团队即可同步介入,对角色比例尺寸、色彩搭配、关节设计和表面工艺等进行可行性评估和工艺预研。通过这种前置介入,有望形成“剧情上线—样品上市”双轮同步的推进机制。当动画内容一经上映获得关注时,相应的衍生品样品也已同步开发完毕,可立即投入小批量生产并推向市场测试反响。

图片

东莞拥有全国约85%的潮玩产能以及完善的全链条配套,汕头澄海则在外贸方面积累了高度的韧性,这使广东完全有能力遵循“先小批量试水、数据验证,再规模化量产”的节奏。以2025年上半年经汕头海关申报的玩具出口总值48.8亿元的成绩来看,广东产业带的强劲外贸能力为动画IP衍生品的小批快反和后续放量提供了可靠保障。通过供应链的前置协同与快速打样,可以最大程度缩短从内容热度到产品销量的转化时间差,让优质IP更快实现商业回报。

建议3:建立统一的授权中台与价格体系

在商业化运营端需要搭建可复制的“授权中台”,并完善各品类的价格体系和渠道策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可以建立统一的IP授权与合规管理平台,明确不同衍生品品类的定价区间和渠道分层规则。在具体操作上,可针对盲盒、拼装模型、毛绒玩具、雕像手办等主要品类设定清晰的价格带,并划分渠道类别(如独家渠道与非独家渠道),从而规范授权交易,避免无序竞争。

图片

此外,可依托TOP TOY等头部潮玩零售品牌的门店网络,先行展开小批量、多款式的产品试销,通过终端销售数据检验市场反应,再据此进行数据驱动的规模化生产和铺货。东莞强大的产能和全链配套,加之头部零售商出色的产品陈列和终端运营效率,将有效避免渠道内部的过度竞争,提升产品周转速度和消费者复购率。通过构建标准化的授权运营中台,广东能够将上述成功模式快速复制到更多IP和产品线上,形成良性循环。

建议4:建立以海外市场优先的分发策略

需优先布局全球分发渠道,打造动画IP的国际化运营链条。具体而言,要充分利用广东在游戏出海渠道、跨境电商和海外门店网络方面的优势,推动本土 IP 的全球同步运营。可以建立“海外市场前置验证—本地工厂快速反应—全球渠道铺货”的协同机制:先通过海外合作渠道或试点市场对新IP产品进行前置测试,根据海外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优化;再依托广东本地强大的制造能力进行快速生产补货;最后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经销网络实现全球铺货。

图片

泡泡玛特的经验可资借鉴。该公司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近四成,并在海外加速布局直营门店和自动售卖机,成为潮玩出海的成熟范式。对于动画IP开发方而言,也应在立项之初就将出海纳入整体规划,提前设计好适用于海外市场的衍生产品品类和发行节奏,确保IP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与本土市场同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广东完全具备将动画IP的“内容热度”转变为持续“现金流曲线”的要素和条件。一方面,有充足的内容产能和亮眼的票房业绩支撑;另一方面,有以东莞为代表的强大制造能力和供应链效率,以及不断扩大的授权消费市场;同时,广东还拥有全国领先的游戏产业基础和成熟的出海渠道。只要能够将创作、制造、零售和数据运营真正并联起来,广东动画产业就有望实现从“票房强省”迈向“IP全链路强省”的跨越,进而将一时的爆款转化为可持续复用的角色资产和产品线,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IP生态。

文:广州华商学院动漫游戏产业学院执行院长 陈晓坚

(本文为投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整理、编辑:陈泽然

编辑:陈泽然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5粤港澳大湾区动画电影周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