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0名青少年就有一人脊柱告急!专家支招暑期干预扶正脊柱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08-12 16:49

青少年时期骨骼如春笋般快速拔节,却因长期伏案、姿态失衡、运动不足等问题,让脊柱侧弯进入高危阶段。2024年《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布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数据:全球10-18岁青少年脊柱侧弯总体患病率已逼近5%,相当于每20个孩子中就有一人面临脊柱健康威胁,我国部分地区的筛查结果甚至高于这一比例。

“脊柱侧弯绝非简单的‘站歪了’,而是脊柱在三维空间发生异常弯曲与旋转的复杂结构畸形。”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科主任苏国义强调,暑期是青少年脊柱管理的黄金窗口,早一日发现,就多一分避免手术、守护挺拔未来的可能

图片

悄然弯曲的脊梁:被低估的健康隐患

脊柱侧弯的危害远不止于破坏挺拔身姿。苏国义主任在临床中痛心地发现,太多家长直到孩子出现明显的高低肩、背部隆起如“剃刀背”,或抱怨腰背酸痛时才警觉就医。“这种三维畸形会直接挤压胸腔,限制心肺扩张,”他解释,这导致孩子运动耐力骤降,甚至安静时也感觉呼吸不畅。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心理层面——身体形象的改变极易催生青少年强烈的自卑与焦虑,使其逃避游泳、舞蹈等需要展现形体的活动,甚至回避社交。

若错过干预良机,隐患将如影随形至成年。苏国义郑重指出,异常的脊柱力线会加速椎间盘退变,埋下顽固性腰背痛的隐患,“对于重度侧弯患者,心肺功能长期受压,甚至可能影响预期寿命。”

习惯的陷阱:那些悄悄伤害脊柱的日常

长期不良姿势是诱发脊柱失衡的重要推手。苏国义剖析道,孩子埋头刷手机或伏案写字时过度前倾,颈椎和胸椎承受着额外压力;习惯性歪坐、翘二郎腿则引发骨盆倾斜,脊柱被迫侧弯以维持脆弱的平衡;而深陷沙发的“懒人瘫”更使腰椎生理曲度消失,核心肌群完全“罢工”。

单侧负重带来的危害尤为隐蔽。苏国义观察到,长期单肩背负沉重书包的孩子,身体会不自觉地抬高对侧肩膀、脊柱向背包侧弯曲代偿,导致肌肉持续紧张与松弛并存。他特别提醒热爱运动的青少年:“过度专注网球、羽毛球等单侧优势项目,若忽视对侧肌群平衡训练和充分拉伸,也可能诱发功能性侧弯,埋下结构改变的种子。”

营养失衡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暗礁”。苏国义援引研究数据警示:“每周饮用超过2罐碳酸饮料的青少年,骨密度平均降低9%。”维生素D与钙的缺乏直接削弱骨骼矿化强度,而肥胖则如同持续加载的砝码,加重脊柱负担,尤其考验腰椎的承受力。

明察秋毫:家庭筛查的四步黄金法则

苏国义主任传授了一套简便高效的家庭观察法,只需“看、量、摸、弯”四步,便能捕捉早期信号。

家长留意孩子领口是否对称、衣服是否总滑向一侧?双肩是否水平?腰部两侧褶皱深浅是否一致?鞋跟磨损是否明显不均?量肢体则要观察双上肢是否等长?双腿粗细是否一致?站立时两侧髋部是否在同一水平线?家长还要用指尖感受两侧肩胛骨最下端是否等高?背部左右肌肉厚度是否均匀?脊柱中央的棘突是否连成一条直线?弯腰测试也是早期识别的重要手段。孩子双脚并拢,直膝向前弯腰至90度,从后方观察其背部是否出现不对称隆起?双手自然下垂触地时,指尖离地距离是否相差显著?

图片

“孩子出现任何一项异常信号,都应及时到专业机构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光片以明确诊断。”苏国义强调,暑期时间充裕,10岁至骨骼成熟前的青春期孩子尤需重点筛查,此时干预效果最佳。

科学防线:分级干预筑起脊梁守护网

面对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苏国义主任强调需构筑阶梯式、个性化的科学防线。首要优化学习环境——调整桌椅至孩子双脚能平放地面、大腿与地面平行,屏幕中心与视线平齐。他大力推荐游泳(自由泳、仰泳为佳)、快走、慢跑等对称性全身运动,严格避免单肩背重物和有害的趴睡姿势。在营养方面,需保证足量钙、维生素D(如深海鱼、蛋黄)及促进韧带弹性的胶原蛋白(如牛筋、鱼皮)摄入,同时严控碳酸饮料。

当侧弯角度发展至30-40度且孩子正处于生长高峰期时,支具干预成为关键盾牌。“如今通过三维扫描定制的个性化3D打印支具或夜用型支具,结合肋木架、瑜伽球等器械的矫正训练,能精准施加力学引导,有效遏制弯曲进展。”但支具必须定期复查调整,其内外配合的物理治疗不可或缺,这是确保疗效的核心。

若侧弯角度突破40-45度大关或进展迅猛,手术治疗则成为必要选择。“手术的核心目标是矫正畸形,重建躯干稳定与平衡,这是一项需要由经验丰富的脊柱专科医师严谨评估、精细操作的重要决策。”

图片

中医调衡:筋骨共治的系统智慧

苏国义主任所在的团队,深谙传统医学精髓,将“理筋、整脊、练功”三大原则贯穿于脊柱侧弯的防治全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筋骨平衡手法”(筋骨调衡)体系。

第一步是解除筋结、松动关节:医生运用专业手法探查并松解背部紧张挛缩的筋结(肌肉筋膜粘连点),如同细心解开纠缠的绳结,同时轻柔松动因侧弯而僵硬的脊柱小关节,恢复其灵动性。此为“松”的基础。

图片

其次则是拉筋增韧、强筋壮骨:通过特定的牵伸手法,温和而持续地拉伸缩短的筋膜与韧带,增强其弹性与韧性;同时结合中医导引功法,激活气血对筋骨的营养输送,达到强健筋肉、坚固骨骼的目的。此为""的功夫。

图片

再次筋骨伸展、筋衡骨正在前两步基础上,运用巧劲引导脊柱进行三维空间的伸展,使因侧弯而缩短一侧的筋肉得到充分延展,失衡的张力逐步趋向平衡。筋络的舒展与平衡是脊柱骨结构逐步回归正位的重要条件。

图片

最终,通过精准的脊柱调整手法(整脊),在筋柔骨松的状态下,对错位的椎体进行微调复位;并教授患者特定的强筋功法(如护脊操),强化核心肌群力量,维持脊柱稳定,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图片

护脊八式:每日必修的脊柱活力课

为便于青少年居家练习,苏国义团队精心创编了“护脊八式,将中医导引与现代康复理念相融合。每日早晚规律习练,能有效激活核心肌群,提升脊柱动态稳定,将护脊意识融入成长点滴。”

图片

双手托天理三焦:通过双臂上举、翻掌向天的动作,有效拉伸整条脊柱,改善含胸驼背。

图片

侧向摇摆稳中轴:在双手高举夹耳状态下进行侧屈,强化躯干侧方肌群协调性与脊柱稳定性。

图片

观天倒腰舒胸脊:结合手臂上举与躯干适度后仰,舒展常处于紧张状态的胸椎段,打开胸腔。

图片

立地转身活腰胯:固定下肢,旋转躯干至最大幅度,增强胸腰段旋转功能,缓解僵硬。

图片

仰卧蹬腿强腹股:勾脚背直腿蹬踏,针对性锻炼腹肌及大腿前侧肌群,稳固骨盆。

图片

颈项后压护颈椎:枕部用力下压枕头同时收下巴,强化颈后肌群,对抗低头前倾。

图片

俯卧背伸固背肌:模仿“小飞燕”,激活竖脊肌等背部核心肌群,改善平背或驼背。

图片

跪式俯身调柔韧:通过跪坐俯身、前移挺身的连贯动作,深度拉伸脊柱前后链,增强柔韧性协调性。

图片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粤卫信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