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了2025年“全国生态日”媒体通气会,介绍东莞打造“美丽全运”的总体情况。会议结束后,媒体记者们现场参观了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车、环境应急监测车,实地走访了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揭秘这些为“绿美东莞”“美丽全运”保驾护航的治污“科技卫士”。
走航监测车:
快速分析VOCs浓度,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臭氧(O₃)的重要前体物。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监测的工程师罗振荣介绍称,走航监测是指利用车载式快速监测设备在行进中连续自动监测,结合定点监测,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基于地理位置信息,显示沿行进路线污染物空间连续分布情况。
走航监测车配备了高端的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能够快速建立VOCs及单物种污染画像,生成VOCs浓度实时曲线及其相关物种的组成浓度。
“这种机动性强、VOCs浓度分析速度快和单物种分析精准的特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能够大大提高对排放源的环境空气影响进行跟踪溯源的工作效率。”罗振荣表示,这也为工业源VOCs的精准管控、异味信访应对、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是环境执法的有效利器。
据了解,目前,东莞已建立市镇走航监测与现场检查联动机制。市生态环境局统筹开展重点工业园区、重点区域走航监测,发现异常点位后定点监测溯源,并由属地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整改,形成“走航监测、分局检查、市局复查、问题整改”的工作闭环。
走航监测车可快速分析VOCs浓度,绘制大气走航地图。
环境应急监测车:
“走到哪,测到哪”,突破固定实验室的地域限制
东莞市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开展近20年来,环境应急监测车一直是应急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它们“走到哪,测到哪”,突破了固定实验室的地域限制,是环境监测的“移动实验室”。
广东省东莞生态环境监测站负责大气环境应急监测的工程师周振介绍称,大气应急监测车配置了多项大气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一氧化碳、臭氧、PM2.5等六项常规指标监测设备,以及VOCs(含57种PAMS)、碳黑等特殊指标监测设备,所有仪器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东莞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平台。
“它主要应对突发的应急污染事故。”周振举例称,比如收到一场火灾事故的应急通知后,便立即开启车上所有设备,赶至现场,结合风向判断污染排放的大概走向。“我们会在它的下风向1-2公里的点位进行固定,然后把采样管全部竖起来开展监测,再把统计的数据报给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局便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据统计,大气应急监测车平均每年开展各类大气环境监测约200天,产生监测数据60多万个。
大气应急监测车配置了多项大气自动监测仪器设备。
同样肩负着“应急监测”重任的还有水质应急监测车。该监测车专门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质专项监测任务及重大活动保障设计。车内共配备了十余台仪器,可以监测pH、溶解氧、浊度、氨氮、总磷等18个项目。
“我们把车开到现场之后,马上启动这些仪器,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把水体污染物分析出来。”广东省东莞生态环境监测站负责水质应急监测的工程师梁庆炜说。据了解,该监测车自2016年使用至今,已完成各类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及演练、水质专项监测任务30余次。
水质应急监测车内,共配备了十余台监测仪器。
水质应急监测车共可监测18个项目。
大气超级监测站: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智慧大脑”
其后,媒体记者们来到位于东城石井的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
东莞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三级主任科员蔡志红介绍称,超级监测站肩负着六大核心功能:大气污染化学成分自动监测、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物理性质监测、大气光学特征监测、常规气象参数监测、灰霾天气分析,以及空气质量及监测技术研究。“可以说,它是东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智慧大脑’,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
超级监测站按功能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室:立体观测实验室、多参数观测实验室、气溶胶观测实验室和光化学观测实验室。这里汇聚了20多台国内外顶尖仪器,能精准捕捉160余项关键参数,监测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远超常规站点的6项基础参数。
大气超级监测站内,汇聚了20多台国内外顶尖仪器。
其中,立体观测实验室里的大气稳定度监测仪,是判断污染物扩散条件的 “晴雨表”。“它像一位敏锐的‘预报员’,通过监测特定信号变化,如空气中氡元素衰变释放的β射线,判断大气稳定程度。”蔡志红称,大气越稳定,污染物越难扩散。“去年冬季,它就成功预警了连续两天的高稳定度状态,帮助我们提前启动应急减排,有效避免了污染加剧。”
此外,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仪就像一双“穿透云层的眼睛”,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激光并接收大气中颗粒物的反射信号,探测高空气溶胶的分布和输送路径。“无论是外来沙尘跨境输送,还是周边区域污染物漂移至东莞,它都能清晰追踪,让我们看清污染的‘来龙去脉’。”蔡志红说。
大气超级监测站顶楼布设的采样探头。
东莞已构建覆盖全市的大气监测“天网”
要守护蓝天,首先要“看清”污染。蔡志红表示,目前,东莞已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市的大气监测“天网”——“48+2+1”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包括遍布各镇街的38个常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个大气超级监测站、4个重金属自动监测站、5个VOCs自动监测站;2台大气在线流动应急监测车和1台VOCs走航车。
如果说,常规站和专项站如同“哨兵”,实时掌握空气质量的基本状况;那么,超级监测站则如同配备了“显微镜”和“透视镜”的“科研重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东莞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为东莞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全链条数据支撑。”蔡志红称。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