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预警机制、科学调度水工程……广东筑牢防汛“安全网”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08-13 13:57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2025年广东水文气象年景偏差,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阶段性、局地性气象灾害较为突出。目前,广东已进入7月至9月的后汛期,多轮持续性降雨,导致江河水位上涨,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广东如何在一次次与暴雨、洪水的赛跑中,筑牢防汛“安全网”?

8月2至7日,受低涡和季风共同影响,广东省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江河出现2至8.11米的涨幅,共有36条河流42个水文站52站次超警戒水位,多地遭受洪涝灾害影响。

面对连日强降雨引发的严峻汛情,广东省水利厅启动双厅领导24小时带班机制,从机制创新、风险排查、精准预警和科学调度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创新构建的“456”预警机制,优化完善汛期水利工程巡查,不断提升洪水预见期与预报精准度,发挥水工程联合调度综合效益,为防汛救灾争取了宝贵时间。

创新构建“456”预警机制

预警信息全链条覆盖

8月5日早晨,广州从化区良口镇达溪村牛路水河沟突然传来轰轰巨响,暴涨的山洪裹挟着泥沙冲毁了河岸、淹没了房屋,部分道路等基础设施被冲毁,通讯短暂中断。而就在数小时前,在达溪村书记陈常东和村干部指挥组织下,沿河居住的45名群众已全部提前转移至安置点,避免了人员伤亡。

达溪村的成功避险,是广东省山洪灾害防御众多典型案例的一个缩影。

800x763_689c22179b0dd.jpg?X-Amz-Content-

广州市从化区达溪村村干部转移群众。

800x600_689c2217a5c0b.jpg?X-Amz-Content-

广州市从化区达溪村房屋淹没洪痕。

近年来,广东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防御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增强,防御难度加大。做好预报预警,提前部署应对措施,是关系防御成败的关键。

2025年5月,广东省水利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洪水和泄洪预警发布处理工作的通知》,创新构建“456”预警机制,明确4类水利预警信息、5个预警发布责任主体(及其发布对象)、6种预警发布渠道,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全面发布,预警“叫应”落实到位。

广东省水利厅防御处魏旭梓表示,“456”预警机制落实后,进一步压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责任,针对水库水电站水闸泄洪和工程险情预警信息,不仅要通知所在镇,还要梳理清楚下游影响范围;在山洪灾害方面,通过监测预警平台滚动向基层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对“危险”等级预警增加人工电话“叫应”,及时提请转移危险区群众,实现预警信息全链条覆盖。

8月3日以来,广东省水利厅落实“456”预警机制,多阶段递进式发布预警信息。以“一市一单”“一河一单”发送防汛风险隐患清单和漫溢风险提示,督促加强风险管控。滚动发布洪水预警信号119次,发送预警短信45万余条。

特别是在8月5日4时淡水河洪水黄色预警发布后,广东省水利厅立即连夜连线惠州市水利局提醒及时做好受威胁区域群众转移避险,当日7时该河段发生洪水漫溢。

本轮强降雨期间,共发布山洪灾害监测预警483个,发送预警短信10.88万条,逐一电话跟踪244个“危险”级别预警处置情况。针对暴雨重现期超五十年一遇的站点,第一时间致电镇村主要负责人和县级水利局主要领导,及时果断转移危险区群众。在应对本轮强降雨过程中,全省22个乡镇因山洪灾害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1806人。

压实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人责任

做好水库巡查

环环相扣的“防汛链”,离不开层层压实的“责任链”。广东省水利厅运管处周磊介绍,入汛前已督促各地逐宗落实所管辖水库大坝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单位责任人,堤防水闸的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工程主管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责任人,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加强培训,切实提高责任人履职尽责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同时,印发了工作指引,指导各地各单位提前做好全省水库、堤防、水闸入汛准备,重点复核工程本体安全水平,密切关注工程应急电源和应急通讯保障能力。

“全省水库巡查人员严格落实汛前检查各项要求,努力做到水库巡视检查无死角,发现问题快速报送并及时处置。” 周磊介绍,强降雨和防汛响应期间,省水利厅组织技术人员对全省水库运行情况加强监控,通过当地管护人员的人工巡查和现代化监测设备设施的协助,密切关注重点落雨区超汛限水库的运行情况,督促超汛限水库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加强巡查值守,并指导水库管理单位利用降雨间歇期科学调度,尽快降低库水位,确保水库安全。

构筑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

前瞻、及时、准确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做好洪水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洪水预报要从监测入手。” 广东省水文局首席预报员田兆伟介绍,广东构筑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从“落地雨”监测预报向“云中雨”监测预报转变、从本站洪水测报向洪水演进传导预报转变,形成贯通“云雨水”、覆盖“天空地水工”的完整监测预报链条,实现延长洪水预见期与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的有效统一。

比如,在硬件方面,推进卫星遥感、无人机、超声波、雷达、视频解析等技术应用;在软件方面,利用AI大模型、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支撑全省防灾减灾工作。

田兆伟展开道,广东通过风险提示、精准预报、灾害预警一系列递进式预警发布机制,在降雨之前便可根据降雨数值预报、水文预报模型,提前三天左右发布河流风险研判,在降雨过程中实时滚动跟踪发布洪水预报预警。

图片

广东省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

科技的发展也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强大助力。广东省水利厅保障中心于泽兴介绍,近年来,广东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土壤含水量动态模型,实现了动态雨量预警指标的业务化应用。同时,开展数字孪生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建设,共享接入水利测雨雷达和短临降雨预报数据,有效延长了预见期。通过耦合山洪灾害“气象-水文-水动力-风险-预警”全链条模型,可以实现工程水毁、桥梁堵塞等极端情形下,全域范围的山洪演进、致灾过程滚动分析。

发挥水工程联合调度综合效益

拦蓄洪水14.26亿立方米 

南粤大地上,一个个水利工程的建成,也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洪墙”。

2025年,广东省水利厅组织逐流域成立汛期水工程联合调度工作小组,编制修订主要江河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完善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骨干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库区临时淹没区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充分发挥水工程联合调度综合效益,确保防洪安全。

田兆伟透露,在降雨来临前,根据降雨数值预报,分析逐条河流、水库的运行情况,提前做好预泄,尽量腾空库容;降雨过程中,实时跟踪库区降雨情况,结合水库预报模型预测水库水位,根据下游洪水情况谨慎研判、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库拦洪蓄洪作用。

图片

新丰江水库开闸泄洪。资料图

8月2日以来,广东省水利厅组织各地科学调度全省145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调度运用,提前预泄腾库11.38亿立方米,拦洪14.26亿立方米。调度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预泄3.7亿立方米,拦蓄洪水 6.7亿立方米。其中,新丰江水库拦蓄洪水5.19亿立方米,削减洪峰流量57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92%,最大限度减轻了河源、惠州和东莞城区防洪压力。

与此同时,广东调度乐昌峡、飞来峡水库提前腾空库容3.11亿立方米。联合调度清远市板洞水库及肇庆市下竹、高塘、湖郎、新湾、三坑、长调等水库,共拦蓄洪水1634万立方米,使绥江干流怀集站水位降低了0.21米,最大限度减小了淹浸损失。

“2025年以来,广东多轮降雨都没有产生编号洪水,水工程联合调度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田兆伟展开道,水工程调度不仅要考虑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又要兼顾下游的防护安全。当下游发生洪水、防洪压力大时,要发挥上游水工程的拦洪作用。但当下游洪水慢慢减退、趋于稳定,就可以利用降雨间隙期加大下泄,慢慢降低水库水位、腾空库容,为应对后续降雨做好更充分准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美苏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