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灭蚊有“莞”法:科学防控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5-08-14 17:32

当前,东莞虫媒防控正以“专业攻坚+全民参与+科技赋能”的创新模式,打造出可复制的“东莞经验”:既有高埗镇横滘头村用“黑盒子”防蚊闸、“工具房”清源头的“五位一体”防控妙招,让蚊媒BI值稳居低风险;也有道滘镇南丫村借控蚊东风,3天啃下20年闲置地“硬骨头”,将蚊虫“温床”变“民心公园”。科学防控与民生改善的双向互动,正为群众健康撑起更坚实的“防护网”。

高埗镇横滘头村“黑盒子”+“绿皮工具房”筑牢防蚊屏障

在高埗镇横滘头村,巷道整洁清爽,下水道口的“黑盒子”格外醒目——这是村里特意安装的防蚊闸。“下雨时雨水通过防蚊闸流进下水道,平时没有排水时可有效封闭下水口”,高埗镇横滘头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柱明向南都N视频记者讲解了这个神器的“黑盒子”,据悉,该村目前已在重点区域下水道安装155个“智能守门员",通过“物理”手段防止成蚊产卵、幼蚊飞出,实现下水道与地面全封闭。

图片

高埗镇横滘头村目前已在重点区域下水道安装155个防蚊闸。

不只“堵”蚊,更要“清”源。在横滘头村党建公园旁的农田边,分布着4个崭新的绿皮工具房,农具、杂物被归置得井井有条。“以前农具露天放,一下雨就积满水,成了蚊子‘产房’。”张柱明说,7月底建成的工具房统一管理农具,从源头减少了积水孳生地。

图片

高埗镇横滘头村7月底规划建成4间工具房用于统一管理农具。图片绿皮房为新建成的工具房。

这套“组合拳”背后,是横滘头村构建的“组织-清理-消杀-阻断-宣传”五位一体防控体系:58人专项工作组包片负责4个网格,累计清理积水3825处、垃圾62吨;每日两次对重点区域科学消杀;入户宣传覆盖382户。

图片

高埗镇横滘头村每日两次对重点区域科学消杀。

近两次市飞行检查中,该村蚊媒BI值稳定在4(低风险),成为全镇防控“样板村”。

值得提及的是,为科学评估辖区成蚊密度及消杀工作成效,8月12日至13日,由高埗镇疾控中心统筹,在全镇19个村(社区)的小公园、党建公园分别布放50个诱蚊诱卵器,共布放约1000个,用于监测每个村的成蚊密度,监测成蚊消杀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图片

高埗全镇19个村(社区)已布放约1000个诱蚊诱卵器,用于科学监测成蚊消杀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南丫村:3天啃下20年"硬骨头" 闲置地将变"民心公园"

虫媒防控不仅是“灭蚊战”,更成了破解民生难题的“突破口”。

在东莞道滘南丫村,两块20年未解决的闲置地曾被村民私占堆放杂物、搭盖窝棚,成了蚊虫“温床”。“这20多年来,周边的村民一直占用这个地块用来养家禽、堆放杂物和建筑材料、搭建窝棚,甚至还有已经建成的违章建筑,造成环境脏乱差,臭味熏天,这次虫媒传染病防控给我们敲了警钟——这些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地方,不仅侵占集体利益,更是蚊虫滋生的‘温床’”,南丫村党委书记卫家杰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指出。

图片

道滘镇南丫村用了3天时间完成两块合计2.2万平方米的集体闲置地清理。

在道滘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南丫村两委决定对这一片的闲置土地进行集中整治。8月初,南丫村“挂图作战”攻坚:先逐户劝导,再帮村民处置废品家禽减少损失,最后钩机进场清理。用了3天时间完成两块合计2.2万平方米的集体闲置地清理,破解了长达20年的历史遗留难题。

图片

闲置地清理前后对比,图源:魅力道滘

两大片闲置地干净整洁,困扰村民多年的脏乱差环境焕然一新,积水点消失无踪,卫生死角被彻底清除,蚊媒传播风险大大降低。“现在家里光线好了,蚊虫老鼠少了一大半!”附近居住的村民指着干净的空地说。

“几天前还是窝棚连片、杂物成堆的‘老大难’,现在已经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卫家杰透露,下一步将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将闲置地改造为儿童乐园、健身绿道等惠民工程,真正让“老大难”变身“民心地”,实现从"蚊虫孳生地"到"民生幸福地"的华丽转身。

值得提及的是,近日,东莞道滘南丫村还制订出台防蚊灭蚊奖励方案:首次检查合格可获"洁净户"标识牌及抽纸奖励,二次合格兑5斤大米,三次兑10斤,四次则奖励4升花生油……希望用奖励的方式激励村民主动参与灭蚊防蚊,“用小奖励激发大参与,让防蚊成为村民习惯。”

图片

东莞道滘南丫村制订出台防蚊灭蚊奖励方案规定,首次检查合格可获"洁净户"标识牌及抽纸奖励。

从装防蚊闸到清闲置地,从专业队伍消杀到村民主动参与,东莞正用虫媒防控的“小切口”,写好环境改善、群众健康的“大文章”。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芳芳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刘媚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