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多放辣椒”被质疑,恰恰说明“孝老爱亲”并不难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08-14 23:59

近日,吉林省白城市拟推荐的2025年第二批“吉林好人”候选人名单公布。其中,“孝老爱亲”类候选人齐某引发不少讨论。相关信息显示,齐某的事迹主要包括:假期全程照料患糖尿病的奶奶、陪爷爷逛北京天安门;工作中,她耐心帮老人用手机办业务、教操作,入户帮做家务;生活里,记挂父母喜好,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为怕黑的母亲装感应灯……8月13日,齐某的基层推荐单位、镇赉县五棵树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称,相关事迹描述,都是其真实的生活细节。

齐某的候选事迹引发关注后,白城市文明办工作人员曾表示,已取消了齐某作为“吉林好人”的候选资格。但随后据中国吉林网的报道,所有的候选人都是基层推荐上来的,齐某的“吉林好人”候选人资格没被取消。相对来说,吉林网的报道更加可信——因为一般没有弄虚作假等不当行为,候选资格都不会被取消。再说,候选又不是当选,公布出来就是接受社会监督的。若有不妥的,不列入终选就是了。有争论与分歧,正是公示候选人事迹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存在分歧则表明齐某事迹的说服力还不够,落选或许成了大概率事件。

其实,齐某的先进事迹之所以引发讨论,公众质疑的并不是她本人,也不是要否定“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这样的小事的价值,而只是对这样的小细节能否撑起“吉林好人”省级荣誉表示怀疑。就事论事,要想获评“吉林好人”,不管是“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也好,还是“为怕黑的母亲装感应灯”也罢,类似的事迹肯定是不够看的。虽然“记挂父母的喜好”是孝顺父母的表现,也称得上好人,但要将其推选为全省的榜样来予以表彰,还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吉林好人”这样的省级荣誉,其观照的标准并不是平均水准及以下的人,而应该是平均水准以上的人。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现在不少人连父母爱吃什么都记不清。对比他们,齐某“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之类的细节,当然尽显孝老爱亲的温情,但这是为人儿女所该做的。否则,好人的帽子泛滥,只会让这个称谓的感召力大幅下降,起不到该有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悉,齐某的申报材料是由她本人起草,所在单位审核后上报到县里再审核的。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荐齐某的过程中,评选组织单位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并进行了资格审查、走访核实,其事迹材料符合“身边好人”选树宣传活动精神。易言之,事迹的真实性以及属地推荐齐某的程序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事迹真实的基础上,也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不能为了不浪费推荐名额、不拂基层热情而参加评选。

一言以蔽之,公众质疑“炒菜多放辣椒”这样的事太小,恰恰说明“孝老爱亲”并不难。在大家心里,记住父母之所好、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等,这都是为人子女该做的小事。难的是,为人儿女者将这些小事长期做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坚持,在日积月累中沉淀出稀缺价值。

文|胡一刀

编辑:陈邹心怡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