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亮相广州城央湿地,海珠湿地启动生态日系列活动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08-15 18:41

新能源自动驾驶游船“聪明”地避开生态敏感区;机器狗根据算法自动地寻找野外生物目标;无人机20分钟“空投”附近美食美味;无人售货车“随喊随停”。随着广州海珠湿地落地更多的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据要素等新质生产力应用,游客在欣赏生态美景同时,还可体验最前沿的“黑科技”产品。

图片

行驶在海珠湖中的新能源自动驾驶游船。

图片

今年,全球首个“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在海珠湿地举办,机器狗根据算法寻找野外生物目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记者从广州海珠林业和湿地管理局获悉,该局于今日正式启动海珠湿地生态价值大会暨2025全国生态日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集合了创意赛事、自然课程、游园直播、生态市集、主题展览等,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近年来海珠湿地在生态保护、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的成果,还设置了可互动参与的主题活动,邀市民游客共享成果。

活动现场,绿美海珠生态市集设置了融合科普与趣味互动的8个特色摊位,如“小香草大气候”碳中和体验、“湿地声音档案馆”自然声景沉浸听、文创工坊手作活动等。海珠湿地还将召集亲子家庭开展“会呼吸的城央湿地”和“小湖长巡护记”湿地探索课程,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参与者了解生态保护的价值。

图片

通过有趣的教学课程,让市民游客了解生态保护的价值。

海珠湿地占地1100公顷,是世界超大城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湿地,被誉为“广州绿心”。据介绍,海珠湿地经过十余年系统性生态修复与科学管理,水质从劣V类跃升至III类,部分指标达Ⅱ类标准;植物多样性突破800种;建成1140亩水鸟生态廊道;鸟类种群从72种增至202种,昆虫种类从42种跃升至903种,生物多样性指数位居全国城市湿地前列。“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海珠微瓢虫”等3个全球昆虫新物种陆续在海珠湿地被发现。

图片

海珠湿地地处广州城央,可远眺广州塔等城市地标。

海珠湿地还将继续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琶洲实验室、中科云图、小荷蜻蜓、文远知行等“海珠合伙人”企业已成功在海珠湿地落地脑机接口、无人机、无人驾驶智能船、智能环卫系统等前沿产品。

海珠林业和湿地管理局印发出台了《海珠湿地支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九条”》,从构建落地应用场景、搭建品牌推介平台、创建招商引才高地等方面着手,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今年底,海珠湿地生态价值大会将聚力五大行动:发布一批生态产品、展示一批生态成果、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建强一个生态价值联盟、招商孵化一批生态项目。

此外,全国湿地生态产品创新大赛(湿地生态产品优秀创新案例征集)作为海珠湿地生态价值大会的重要环节,也于今日启动。

此次大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林学会、中国湿地保护协会指导,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和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共同主办,围绕湿地生态系统“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大服务功能的衍生产品,设置4条平行赛道,旨在系统展示我国湿地生态产品最新成果,打通“生态资产—经济资本—民生福祉”转化通道。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代国辉 通讯员 叶桀瀛

图片:通讯员供图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