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全国
举办一场“跨界大赛”海选
深圳估计能以碾压性优势
稳赢!!!
▽
在这里
地铁车厢闲时送快递
站内能买热乎早餐
还建起羽毛球场
公交开“移动小卖部”
也能预约次日早餐
星巴克改开自习室
希尔顿酒店卖剩菜盲盒
交通卡推出DIY定制
图书馆成了电影放映厅
……
这些五花八门的实践
足以证明深圳
“敢想敢干,跨界不止”的含金量
地铁和公交不只是“运人”的工具
而是用一连串跨界操作
让服务触角延伸出了“交通圈”
地铁:买早餐、通勤、健身、送快递、存包
实用性“爆表”
早高峰的福田地铁站30A出入口,深云包子铺的蒸笼冒着热气。手工蒸包、岭南小吃搭配早晚高峰套餐,通勤路上随手就能拎走热乎早餐,对踩点上班的打工人格外友好!其他站点的网友纷纷催促“快开到我家附近”。
地铁站里的“隐藏福利”
更充满惊喜
黄木岗枢纽藏着全国首个设在交通枢纽内的运动场馆。运动爱好者出了闸机,转身就能挥拍打羽毛球、推杆玩桌球、对战匹克球,有网友表示“下班路上还能顺便健个身”。
如何订场呢?
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深铁文体通”小程序
即可预约场地并查询实时信息
带行李的小伙伴也不用再“负重前行”,站内丰巢智能存包柜随到随用,已有网友亲测实用。
社交平台上,还有不少网友晒出在地铁11号线偶遇“物流专厢”的经历。忙时送人、闲时送货,这波灵活的资源调度,让“深圳上午10点寄,下午4点到广州”的时效由此炼成。
公交:跨界服务网
车厢内外全覆盖
乘车路上口渴怎么办?
M191路公交把便民售货机搬进车厢!2元纯净水、5元乌龙茶随扫随取,价格亲民又方便。
相关报道↓↓
“兵荒马乱”的工作日早上
排队买早餐怕迟到
赶公交又要饿肚子?
深圳公交推出线上“预约早餐”服务,方便打工人乘车、买早餐两不误!前一晚线上下单,次日到站刷码就能取餐。滋补养颜的女神套餐、低卡减脂的杂粮套餐、滋养有方的养生套餐…… 一周五天不重样,最低8元就能搞定,连“选择困难症”都能被投喂得明明白白。
车厢之外
跨界惊喜更让人眼前一亮
想打球却愁场地难约?深巴羽毛球馆按专业赛事标准打造了13片球场,下班后叫上“球搭子”就能来场酣畅对决。
“有时候想给孩子买学习用品还得跑老远,要是附近有文具店就方便多了。”家长这句不经意的吐槽,意外成了巴士集团进军文具领域的契机。如今在罗湖小学附近,深巴乐购万物文具店已将校服、文具一站式备齐,家长接孩子放学时顺路就能买全所需,省去不少麻烦。
梅林片区的巴士场站无人配送车有序进出,成了顺丰、美团的“补给站”。更有意思的是,还有公交大巴改造成“城市婚车”,车身系着大红花和气球,车内唱K,新人笑称“这婚车比豪车更有记忆点”。
以前总觉得
图书馆、公园、校园
只专注于“本职能干啥”就够了
可没想到
它们早已悄悄拓展服务边界
用心琢磨着“市民还需要点啥”
别一去图书馆就埋头看书了,现在还能蹲点看电影!8月一到,全市11家图书馆、书城还有党群服务中心,齐刷刷开启电影展映,不用买票就能在空调房看大片。观影后还能顺便薅个专属纪念印章,集章就能在锦绣中华、海上田园等景区兑换优惠门票,观影、集章和出游就这样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形成默契联动。
在公园,运动完想冲个凉都能就地解决。莲花山公园直接安排智能移动淋浴房,精准对接运动者需求。扫码付款,储物柜和浴室门立马同步打开,连一次性浴巾、拖鞋都能自助拿,简直是夏天的“救星”!
就连以前“外人免进”的校园食堂,现在也敞开大门让市民“蹭饭”了。没在清北上学?在深圳照样能吃上学霸同款食堂!4月12日起,深圳大学城内的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食堂,正式向市民开放。校外人员在公众号登记后就能入校干饭,用美食解锁重返大学校园的快乐。
连企业也主动跳出“舒适区”
在跨界中解锁服务新可能
深圳报业集团居然支路边摊卖职工食堂包子,每天只出摊1小时,网红包子、馒头却火遍社交平台,常被大爷大妈抢至售罄。开通线上预约首日,便卖出1500多个包子馒头,寻常面点也被打造成了“流量爆款”。
还有出行必备的深圳通,则把交通卡做成了“限量周边”,上新DIY卡服务!写真照、亲子照、全家福,画面随心订,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冲。
连锁品牌来了深圳,同样在跨界中寻求突破。7月22日,@星巴克中国官宣,广东部分门店打造“星子自习室”供顾客免费使用。免费WiFi、充足插座、舒适空调的“自习三件套”配齐,不用点38元拿铁也能坦然久坐,学生和打工人点赞道,“再也不用假装喝咖啡买氛围了”。
连希尔顿酒店都“放下身段”,推出79元剩菜盲盒。不少网友定好闹钟蹲点抢,只为晚间去酒店享受自助餐。有网友幽默直言:“我要去吃剩饭了!”
相关报道↓↓
打工人把副业玩出“技术流”
00后则跳出校园围墙“搞事业”
人人都在用行动力当“创新主角”
上班之余,深圳人的副业版图也铺得风生水起:有人下班后靠手艺月入几百到几千,更有人直接突破5万大关。3D数码维修、体育生带娃爬山、游戏陪玩、上门喂猫、公园除草、训练机器人…… 五花八门的赛道上,深圳人总能玩出专属“技术流”。
连地域特色都能变成实践载体:湿热气候催生的“除虫灭鼠”刚需,让从业者练出令蟑螂、老鼠瑟瑟发抖的“绝技”。
网友调侃:
相当有深圳特色了
这份勇于突破
大胆实践的热情
甚至形成“代代传”的势头
当别的00后还在上学或刚步入社会时,深圳的00后往往打高中起,就已在社会课堂中锤炼综合能力。
宝安中学(集团)龙津中学2025届毕业生魏思远17岁捣鼓开公司,18岁就当上CEO,自主研发的消费级无人机卖到海外,还大胆向雷军喊话交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高一学生kk,把高中地理教材变成“创业指南”,假期练摊在真实场景中理解市场规律;还有人坚持分享校园vlog,在记录生活的同时锻炼策划传播能力,尚未毕业就已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
相关报道↓↓
地理书藏“赚钱秘籍”!深圳高中生摆摊创业意外爆火,网友大赞:牛
看到这里
很多人不禁发出“灵魂拷问”
深圳为什么跨界创新层出不穷?
▽
首先
这座城市对创新的包容
为突破常规的尝试
提供了生长土壤
这种包容藏在政策温度里:注册公司“秒批”、创业补贴“直达”,哪怕是街头摆摊,也能在规范引导下找到合法经营空间。更写在市场态度中——
2025年上半年,深圳GDP达18322.26亿元,同比增长5.1%。在法治化、现代化的市场体系与优良的营商环境中,超440万户商事主体连续13年领跑全国大中城市。
而刻在城市DNA里的
务实“服务型思维”
更让跨界有了清晰的方向
上班族早高峰缺份热乎早餐,地铁站便引入包子铺;通勤途中想喝口冰饮,公交里就装上售货机;晨跑者需要清爽冲澡,公园立刻配上智能淋浴房……这些看似琐碎的服务创新,实则是城市对市民需求的敏锐捕捉与主动补位。让跨界不止于商业探索,更带着民生温度。
更深层的原因
在于城市基因中
“不躺平、善破局”的密码
当传统行业面临转型,深圳从不依赖单一产业,而是紧盯市场动态灵活转身;不抱怨竞争激烈,反倒将压力转化为“花式跨界”的动力。在这里,“跨界”早已超越生存必需,成为一种适应变化、突出重围的生存智慧。
深圳的“跨界创新”
从来不是急功近利的短视
而是对需求的敏锐捕捉、
对变化的积极回应
更是这座城市与生活在这里的人
共同书写的生存哲学
所以,深圳人
你或者身边人
都有什么跨界新点子?
监制:陈文定 刘岸然
统筹:谢江涛 任笑一
策划:陈璐璐 刘晨
产品:任贺 廖静文
设计:刘思
编辑:任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