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
8月15日,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海兵在成果发布会上强调,中国已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由“开幕式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座谈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三部分组成。
中国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由“开幕式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座谈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三部分组成。
在主场活动期间举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周海兵列举了一组数据,全面展现我国推动绿色转型取得的重大成就。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90余个绿色工业园区。2024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周海兵表示,中国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一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15.9%提高至19.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持续保持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59亿千瓦,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9.2%。
“中国将‘绿色、清洁、低碳’融入交通强国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加快构建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周海兵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贡献日益彰显。据周海兵介绍,作为全球最大清洁能源出口国和投资国,中国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为全球碳减排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察时局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文章同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超过26%,以年均3.4%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相当于节能1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近30亿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在中国技术和产业推动下,过去十年,全球光伏、风电项目成本分别下降超过80%和60%。
20项科技成果亮相,展现生态治理成效
本次活动还举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从400余个国家级科技奖项中遴选而出,涵盖饮用水安全、黄河治理、海上风电、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
具体来看,包括《中国植物志》的编研、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生成转化机制研究、我国二氧化硫减排理论与关键技术、水沙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的关键技术、国家环境质量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业务化应用。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