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福田区“大先生”培养计划“启航工程”2025年新入职初任教师研修正式启动,1033名职初教师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第一阶段岗前通识培训。这场为新教师量身定制的“成长大礼包”——以四阶段递进式研修为核心的培育活动,融合专家授课、任务驱动与共同体共建,全方位助力新教师实现从“职场新人”到“合格教师”的平稳过渡。
四阶段研修“闯关”:定制化成长路径清晰可见
研修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的岗前通识教育线上培训聚焦思想政治与师德理念、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等5大模块,共设置了20门课程,涉及职业定位、教学设计、班级管理等内容。本次培训组建了经验丰富的授课团队,覆盖重庆、江苏、上海、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包括6名正高级教师和8名特级教师。其中,正高级教师王海洋、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海林等资深专家作为“导师”,每日分时段开展直播授课,提供专业的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
第二阶段则侧重线下实践,包括开展教师成长支持体系介绍、入职宣誓、拜师仪式等活动,向身边名师学习,深化学习共同体共建;第三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则分小学、中学学段定制课程,从青少年身心特点解析到心理危机干预实操,筑牢育人心理防线;第四阶段则通过分学科教学实践工作坊,推动理论学习向课堂教学转化。每个阶段均设置针对性学习任务,线上研修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学习时长,确保学习质量“不打折扣”。
课程设计“巧思”:专家领航 任务落地双线赋能
本次线上研修的20门线上课程体系纵向贯穿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等关键领域,横向覆盖从职业认知到实践落地的全流程需求。在理念引领层面,正高级教师、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海洋聚焦《面对角色转变,如何确立职业认知与自我定位》,为新教师厘清职业发展坐标;江苏省特级教师陈铁梅以《面对多元化学生需求,如何成为受欢迎的教育者》为题,分享因材施教的实践智慧。
教学实践环节中,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深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听评课技巧,正高级教师赵桂霞则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拆解课堂构建方法,形成从理念到实操的完整指导链条。针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模块特别设置《落实新课标理念,如何通过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真实学习》专题课程,由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刘善娜主讲,助力新教师精准把握课改方向。
课程设计强调“学用结合”,新教师需完成系列“实战作业”,其中个人三年成长规划的制定尤为关键。规划需紧扣“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发展理念,对照“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3个细分领域及60条具体要求,全面开展自我评估,明确优势与不足,最终制定兼具针对性与可行性的阶段成长目标及行动方案。此外,新教师还需梳理任教学科学段知识体系、打磨首节课教学设计并征询经验教师建议,通过读书笔记、公众号分享或读书会等形式保持阅读习惯。
政策学习“筑基”:27份文件筑牢专业根基
政策学习方面,研修配套的《2025年福田区新教师入职研修学习文件汇编》系统收录27份核心文件,构建起“国家-省-市-区”四级政策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及省市区级相关教育政策,重点标注与日常教学密切相关的条款,全方位为新教师提供从国家法律到地方实践的政策指引,帮助其快速找准依法执教的要求。
全周期培育“不断线”:从站稳讲台到成长为“大先生”
阶段研修结束后,新教师将进入更系统的成长通道,参加青年教师成长营、各类展示与分享活动,以及新课标教学实践工作坊、人工智能教育场景运用工作坊、家庭教育、作业设计专题研修等线下活动,实现从“站稳讲台”到“精彩执教”的跨越。此外,新教师们还将在第二阶段线下研修中,通过拜师仪式与资深教师结对,并陆续走进覆盖46个学科的107个省级、区级名师工作室和研修坊,形成“教学相长”的专业共同体。
“我们希望,在教师职业生命的起点,就播下‘大先生’的种子,这绝非仅是教师的个人追求,更是我们为之系统谋划的共同职业蓝图。”福田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燕表示,福田正全力构建一个坚实的“教师成长共同体”,让每位教师既能向下扎根、汲取丰厚养分,也能向上生长、为他人遮风挡雨,最终成就一片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的教育森林。
近三年来,该全周期培育模式已累计开展培训培养24000多人次,年均覆盖8000余人次职初教师,助力2000多名新教师实现从合格到胜任的进阶,更有一批教师通过后续“续航”“远航”等工程走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从四阶段研修的系统筑基到“七大工程”的阶梯培育,全周期赋能体系正为每一位教育新人铺就清晰的成长路径,让他们都能在福田教育的沃土上扎牢根基、向阳生长,最终成长为担起立德树人使命的“大先生”。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陈欣怡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