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品牌活动“行走的3号课堂”首场“东山漫游之旅”正式启程。馆长朱海仁亲自担任讲述人,带领参与者重返历史现场,突破传统展厅围墙,用脚步深入新河浦历史街区,在百年街巷与红砖绿瓦间,开启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探寻与岭南文脉体验之旅。
左一穿白色衬衫为朱海仁
东山新河浦历史街区既是中共三大召开地,也是广州近代史缩影的独特区域。曾主持北京路千年古道、中共三大会址等重要考古工作的朱海仁馆长,以其深厚的知识积淀与专业能力,为观众带来了精彩而深刻的“开课第一讲”。他以考古发掘亲历者和研究者的独特视角,对龟岗大马路、庙前直街、寺贝通津、培正路、恤孤院路等街巷;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逵园、简园、柏园、明园等历史建筑群进行深刻解读。东山寺背后通往渡口的路即寺贝通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址“柏园”等,一块块历尽沧桑的红砖、一栋栋充满传奇的洋房、一条条具有故事的街道,一位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老东山的故事,勾起着人们无尽的乡愁与难忘的回忆。
每一栋洋楼里的人物故事,都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在春园起草《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发出“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傅斯年在春园研究史料时,坚持“国史重构需立足本土文献”;毛泽东住在庙前西街时,在《革命》报刊上首次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陈树人在洋楼画室里,始终以“诗书画一体”的中式美学为魂;东山洋楼的每一处设计,都是“文化创新”的实物展示。在东山洋楼的实地行走中涵养文化自信,并非简单的“打卡式参观”,而是通过“空间在场、故事解码、精神共鸣”的递进,让历史场景成为文化自信的“鲜活教材”。
朱海仁表示,“行走的3号课堂”标志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活化红色资源、拥抱年轻群体的创新实践迈出坚实一步。后续我们还将陆续推出面向青少年、党员干部、亲子家庭、历史文化爱好者及Citywalk达人的系列公益场次。通过有计划的持续性实地行走与深度导览,深化不同群体对本土岭南文化精髓与红色革命精神内核的理解、感悟与自觉传承,让文化自信在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中得以涵养和提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