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八十年来,相关史料被不断填补、充实,抗战精神得到持续传承、弘扬。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都N视频推出特别策划《回望抗战记峥嵘》,寻访、记录各方持续为打捞抗战记忆所作的努力。
抗日战争期间,一群年轻空军为挽救国家于危难,在长空之上,与敌军血战。为还原这段历史往事,历史研究人员、英烈亲属不遗余力,将保护、抢救英烈信息、史料视为毕生责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研究人员、英烈后人,记录他们挖掘历史真相、传播这段抗战记忆的不懈努力:馆方发起史料寻访行动,抢救性征集英烈亲属的口述史;英烈后人辗转联络各有关部门,历经曲折挖掘先辈事迹。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英烈碑上,镌刻着4299名中外抗日航空先烈的名字。随着一批批英烈名录公布,他们的事迹为更多人所知。“我们希望通过做好史料征集、研究,宣传展示等多方面的工作,讲好这段历史,讲好中国抗战故事,传播和平声音。”8月21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研究人员窦若琪对南都N视频记者说道。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航空烈士公墓英烈碑。
共同填补历史空白
这是一张数十年前的黑白照片,一名身着套装、头戴飞行帽的年轻人身姿笔挺,站立在一架标有号码“301”的飞机前,神情严肃。
透过老照片,如今70多岁的李葆莹好像看到了小伙要从军报国时的坚毅决心。这名年轻人正是李葆莹素未谋面的二舅周应熊。
周应熊出生于1919年,广东南海人,曾参与抗日,牺牲时只有23岁。其事迹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馆藏资料中有所记载:1942年3月31日,周应熊在四川邛崃机场西河滩驾E-16 222机作四机战斗队形练习,失事殉职。
周应熊。
抗战时期,一群如周应熊一般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毅然践行航空救国理想,奋不顾身,在长空之上,与日军血战。
为还原这段历史,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不遗余力,持续做好英烈信息与档案的完善工作。
该馆研究人员窦若琪向南都记者介绍,2024年清明节期间,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首次向国内外完整公布了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相关信息,以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工作,寻找抗日航空英烈亲属,完善抗日航空英烈档案资料。
这份名录引起广泛关注,多名英烈亲属主动联系,提供史料,填补了英烈信息与档案的空白。纪念馆已先后公布两批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信息勘误补刻名录,航空烈士公墓英烈碑上镌刻的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人数,也增加为1470人。
目前,在馆内的航空烈士公墓英烈碑上镌刻着4299名中外抗日航空先烈的名字,馆方已为300多名抗日航空英烈建立完整档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有几位广东籍英烈。他们的亲属李葆莹、何志文等人,都曾为名录勘误增补奔走出力。
早前,英烈名录中记载的名字为“周应雄”,李葆莹联系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进行纠正,采用二舅原名“周应熊”。李葆莹向南都记者解释,他们推测,这可能是书写错误,也可能是二舅考虑到家乡老人们有“熊不能上天”的说法,在加入空军时改了名。
广东大埔籍英烈何祖璜的侄孙女何志文,也关注到名录信息。看到名录中何祖璜的出生时间空缺,她联系了馆方增补信息:按照族谱《崧里何氏族史》中的记载,何祖璜出生于1921年3月12日,1944年牺牲。
何祖璜。
为抢救被尘封多年的抗日事迹,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还发起“飞鹰·航线”史料寻访行动。“我们拜访英烈亲属,抢救性征集英烈亲属的口述史,去到英烈曾经战斗或牺牲的地方,寻访相关史料。”窦若琪告诉南都记者。
她表示,“抗日航空英烈资料的公布与查证工作,是为了给英烈建立更完善的档案,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让我们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传承抗战精神,培育社会公众的家国情怀。”
追寻先烈救国足迹
听着先辈的英雄故事长大,抗日航空英烈后人的心中有着迫切的使命感:追寻、保护、传承先烈事迹与精神。
“我和弟弟一直在很努力地寻找二舅的踪迹,为了这个事,跑了好几年。”李葆莹向南都记者回忆,二舅周应熊牺牲后,关于他如何阵亡、何时离世的具体消息,家中人也很少知道。
从长辈的讲述中,李葆莹得知了二舅曾参与抗日的事迹。随后,她和弟弟李志雄曾多年探访、挖掘,终于逐渐还原了二舅生前的部分经历,并得到了有关单位的认可。
她告诉南都记者,起初,她和弟弟仅凭手中的几张照片,长辈的几段回忆,便开始了寻找二舅故事的旅途。
李志雄在记录这一寻觅历程的文中写道,“知道二舅一些情况的大舅已经过世。母亲那一辈的其他人,包括二舅当年的袍泽,也无处可寻。现在母亲已经去世,如果我现在不去寻找,二舅的事迹和荣誉将永远埋没。”
他们辗转联络各有关部门,或查询历史资料,过程曲折。为证实周应熊是否为驱逐机飞行员,李志雄还将二舅的照片放到网上,向网友们求助。终于,有关单位答复了他们对二舅身份、殉国过程的求证。
李葆莹提供了有关资料,2015年,周应熊的名字被镌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英烈碑上。李葆莹和弟弟终于放下多年的心事。
“他们不只是我们的亲属,更是为抗日献出了生命的英烈。我们应该纪念他们,特别是作为英烈后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有责任去宣传他们的事迹。”在李葆莹看来,这是她应尽的责任。
何志文。
“从此英俊的小伙,驾驶着战鹰痛击敌寇。”60多岁的何志文则将叔公何祖璜的抗日事迹写进歌里,教给孙辈,希望先烈精神在下一代人中传承。
回忆创作经过时,她告诉南都记者,这首歌名为《相思的小河》,由她本人作词作曲。2024年,她请音乐工作室编曲,制作成了有声音乐与歌曲MV。
“我当时为了纪念叔公,一心要把这首歌做出来,做成有声的。”她回忆,歌曲MV的开头放上了叔公的戎装照,并用一段文字介绍了其抗战事迹。“歌曲制作好了,特别开心,我在心里说,叔公,我终于实现心愿了,我把这首纪念你的歌做出来了。”
在家里,何志文也会唱起这首歌,“唱着唱着,我的眼泪就出来了。我也搞不懂,自己是被叔公的英勇感动了,还是被心里的一种信念感动了。”
讲好这段抗战故事
“今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这段历史的传承者和守护者,我们感到很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8月21日,窦若琪对南都记者说道。
她表示,要做好抗战历史的保护、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通过做好史料征集研究、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讲好这段历史,让大家铭记历史、缅怀英烈,更好地体悟英烈精神,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
随着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也即将到来,窦若琪告诉南都记者,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将会做好烈属来馆祭扫的服务工作。
李葆莹。
而在李葆莹的计划中,今年9月初,她将与十余名英烈亲属一起,开启8天的旅程,寻访先烈历史足迹。“我们这些英烈后人都七八十岁了,所以这些活动要抓紧,也很难再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样的时机了。”
这一路,他们将前往南京、无锡、上海、杭州等地,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缅怀先烈,与沿途城市的英烈后人座谈交流。
李葆莹告诉南都记者,她一直希望,广东的航空英烈纪念碑上也能留下先辈的名字。
多年来,叔公的事迹也始终激励着何志文。她向南都记者感慨,“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做事做人都要有自己的坚持:不能做对国家不利的事。即使对国家做不了大贡献,也要做个遵纪守法的人,做些对乡亲们有帮助的事情。”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还在今年的清明节等各个重要节点,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窦若琪介绍,今年,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对常设展《碧血长空铸英魂——抗日航空史实(陈列)展》进行了改造提升。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中,该展览光荣入选。“目前已先后去到广东、云南等地进行送展。”
“这段历史不光是我们中国的抗战历史,也是中外空军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一段历史,是当时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生动见证。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大家在铭记历史、传承英烈精神之外,也能讲好我们中国的抗战故事,传播和平声音。”
《回望抗战记峥嵘》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N视频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N视频记者 张倩寒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敖银雪
海报设计:尹洁琳 陈婷
编辑: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回望抗战记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