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映在云冈石窟景区内遭遇“拍照刺客”诱导消费,事件引起关注。22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云冈石窟景区获悉,游客投诉视频中的人员并非景区工作人员,无任何经营许可,其行为属于私自揽客。
即将结束的这个暑假,国内多个景区及旅游城市迎来游客量井喷式增长。但是,游客青睐景区,而某些知名景区却辜负了游客。譬如,不仅有游客在云冈石窟碰到“拍照刺客”,还有网友发帖称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也有类似遭遇。这类“刺客”主动上前互动合影,拍完照才告知需收取费用。从评论区网友分享的类似遭遇看,仅云冈石窟就有不少游客遭遇“拍照刺客”。该景区管理人员协同公安民警在例行巡查时,也发现两名身着装扮服的人员正在招揽游客拍照并收费,尽管这两人并非景区工作人员,但由于事件发生在景区,景区方难以推责。
无论是开放式景区还是封闭式景区,都应该对游客消费安全负主体责任。也就是说,从游客踏入景区那一刻起,游客在景区的所有消费,其合法权益,景区运营方都应该提供保障。不管是“拍照刺客”诱导消费,还是其他商家侵权行为,景区都有责任进行制止。这既是维护游客权益,也是在维护景区形象和声誉。
虽然景区运营方对各种违法侵权行为没有执法权,但景区方可以制止侵权行为,劝离不法人员。同时,景区也有必要与所在地区的公安、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打击违法侵权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但遗憾的是,云冈石窟、大唐不夜城等景区,在此前并没有尽到保障游客消费安全的责任与义务。这固然与景区规模面积较大、“拍照刺客”藏身于游客人群中,景区方面很难发现、甄别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景区方面,对“拍照刺客”等侵权现象缺少预判和设防,没有安排足够的巡逻力量,也没有通过视频监控等途径,精准治理“拍照刺客”。换言之,“拍照刺客”刺伤游客,也“刺”到了景区管理软肋。
正是因为景区在消费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才给“拍照刺客”可乘之机。这需要所有景区运营方汲取教训,严防“拍照刺客”出没。而且,从云冈石窟工作人员处置“拍照刺客”来看,只能制止、批评教育、劝离,没有更有效的办法。但从本质来说,“拍照刺客”行为已经涉嫌非法经营、强制消费乃至消费欺诈。若不能依法严肃处理“拍照刺客”欺客宰客,不排除某些“刺客”走了又来,玩起“猫鼠游戏”。因此,对于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拍照刺客”,景区方面应当与所在地执法部门形成联动治理机制,共同打击违法侵权行为。景区既要提醒游客警惕“拍照刺客”,也要加强巡逻和监控精准识别这类“刺客”。
同时,还要看到,景区在互动服务方面有所欠缺。如果相关景区为游客提供身着特殊装扮服人员的公益化互动服务,满足部分游客特别是孩子的互动、合影等需求,就会对非法“拍照刺客”形成“良币驱逐劣币”效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些非法侵权行为的出现,也是合规服务缺位所致。
景区方面既要从严整治“拍照刺客”,也要根据游客需求不断完善景区服务。虽说知名景区不乏互动项目和拍照打卡点,但游客愿意与“拍照刺客”合影,说明景区在互动、拍照服务方面还有完善的空间。希望景区运营方及时补上管理和服务短板,不给“拍照刺客”刺伤游客的机会。 □冯海宁
编辑:何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