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间,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300676)发布了其2025年半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16.3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8.71亿元,同比下降了12.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577.82万元,同比骤降68.25%。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更是由去年同期的121.43万元,转为亏损3048.81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2610.77%,这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4亿元,同比下降414.23%,显示出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这无疑给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未来投资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业绩的下滑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体体现在华大基因各大主营业务板块的表现分化上。作为公司的核心支柱,生育健康业务在报告期内面临严峻考验。该业务实现营收4.2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9.80%。报告指出,这一下滑主要源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业务的营收同比下降约35%。尽管公司在技术和市场策略上持续加强院内布局,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基础版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盈利空间被压缩。
同样面临挑战的还有肿瘤与慢病防控业务。该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1.80亿元,同比下降27.52%,其中肠癌检测业务营收下降约42%是主要拖累。报告对此的解释是,与民生项目相关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续签和启动,因此上半年采样工作尚未全面铺开。尽管如此,这一下滑也反映出该业务对外部合作的依赖性较强。为了应对这一被动局面,华大基因表示,正加大对C端市场的销售布局,试图加速向自检产品直销模式转型,以增强业务的独立性和抗风险能力。
多组学与合成业务的表现也未能幸免。该业务营收为2.79亿元,同比下降8.30%,其中科技服务业务中的RNA类产品和合成业务的营收分别下降约34%和29%。这一下滑与欧美地区科技服务业务的进一步萎缩密切相关,地缘政治因素对海外市场的负面影响在此板块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重重挑战之下,华大基因也在积极求变、探索新增长点。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了逆势增长,成为上半年公司业务中的一道亮色。该业务营收高达6.96亿元,同比增长4.80%,是上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营业务板块。这得益于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持续深耕,尤其是在东南亚、拉美、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拓展成效显著,部分区域的营收甚至实现了翻倍增长。
此外,感染防控业务的表现也值得关注。该业务营收0.38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在此业务中,基于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技术的PTseq系列产品营收同比增长约242%,显示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不难看出,华大基因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着艰难挑战。宏观层面的市场环境变化和地缘政治因素,微观层面的核心业务盈利空间压缩,共同构成了公司业绩下滑的内外因。公司在报告中未提出利润分配预案,也反映了其对未来经营前景的谨慎态度。未来,华大基因能否成功应对生育健康业务的价格挑战,加速肿瘤与慢病防控业务的C端转型,并持续深化海外新兴市场布局,将是决定其能否重回增长轨道的关键。
此外,就在半年度报告发布前不久,华为基因发布了一则减持公告。公告披露,其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生华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该股东目前持有华大基因8.2403%的股份,计划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627.4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5%。虽然此次减持符合相关规定且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但作为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往往被市场解读为对公司短期股价和未来发展的某种态度。这无疑为这家正处于转型期的基因科技领军企业,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