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广东韶关乳源南水桥步道,晚风裹挟着食物香气,地摊夜市的灯串次第亮起。摊主邓三莲打开手机,对着路旁表箱上的二维码轻轻一扫,两个冰柜便接上了电——这是南方电网广东韶关供电局创新推出的“共享用电”服务。摊主无需用电报装,即扫即用、精准计量、即时退费。从地摊夜市到乡村农田,这种“零距离、零手续”的智慧共享用电模式已在韶关多个区县、多个场景铺开。
韶关乳源南水桥夜市。潘跃鹏 摄
精准破局“电”亮烟火气
“以前大家出摊用电主要依靠蓄电池,几千块钱一块,还非常沉,很不方便。”邓三莲经营糖水铺多年,今年夏天加入南水桥夜市卖烧烤,“如今我微信扫一扫,大冰箱就有电了,就算我运营到凌晨2点,烧烤用的肉类也很新鲜。”有了“共享用电”加持,南水桥夜市生意日益红火,激活了乳源的人间烟火气。
南方电网广东韶关乳源供电局供电所工作人员对夜市摊主进行用电安全知识科普。潘跃鹏 摄
这背后,是韶关供电局针对流动摊位的“用电痛点”量身打造的解决方案。韶关市的流动摊位主要售卖农副产品、小吃和日用百货,灵活分布于街巷之中。过去,流动摊位想装商业电表,需提供土地产权证、协调业主同意,流程动辄数日可能也协调不下来,不少人无奈选择私拉电线,既存在触电风险,又影响市容。
面对数量庞大的流动摊位,韶关供电局聚焦服务民生的央企使命,与韶关政府部门多次沟通、实地走访,研究制定出免报装的“共享用电”服务。
“我们积极与韶关政府、运营公司合作,集成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技术,解决了计费方式、设备、运维、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韶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业扩管理专责朱正韬说,“‘共享用电’打破了传统的‘用户-电源-负荷’一一对应的供电模式,摊主想用随时能用,系统自动精准计量,离场时剩余费用即时退还,消除了地摊流动性高、无产权的用电困境。”
自从有了“共享电表”,没有了用电之忧,不少人看准时机加入摆摊大军,南水桥夜市摊位从20、30个激增到50多个,除了诱人烧烤、特色小吃、时令饮品外,还有手工饰品、卡拉OK、露天电影等多元消费场景。“这种模式还在曲江、乐昌等多个区县的夜市、早市铺开,累计服务流动摊贩超200户。”朱正韬说。
惠农服务助力“百千万工程”
除了夜市经济,“共享用电”还走进了乡村田间,助力农业电气化发展。进入8月,韶关武江区龙归镇企岭脚村的莲藕迎来采收季。150亩莲藕田里,藕农们熟练地使用高压水枪,将水下淤泥中的莲藕冲洗拔出。相比传统人工采摘,高压水枪采藕效率提升30%以上,大大减轻了农民劳作强度。
农户在田间扫码取电。潘跃鹏 摄
然而,莲藕采摘抽水用电属于典型的农村季节性用电。一直以来,这种季节性用电一直都是个老大难问题:灌溉、采摘等短时用电需求集中,但按照传统模式,农户每一个地块都需要申请一块农业生产电表,不仅耗时长,还因地块分散造成资源浪费。往年,农户们想要在田里用电,便从家里拉电线,近的要几十米,远的有上百米长,既不安全,也影响乡村风貌。为此,韶关供电局将共享电表延伸至田间地头,针对莲藕、蔬菜等种植区的季节性用电特点,实现“按需用电、精准计费”。
“共享电表不用办手续,扫码就出水,余钱秒退,农田灌溉抽水省心多了。特别是实行农业电价,比家里的居民电便宜近三成,对农民来说还是很实惠的。”企岭脚村潘村长说,近年来,该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莲藕等特色农业产业,亩产收益约七八千元,是全村的支柱产业,希望共享电表未来能覆盖更广,继续助力全村莲藕产业提质升级。
藕农们熟练地使用高压水枪将水下淤泥中的莲藕冲洗拔出。潘跃鹏 摄
“目前,龙归镇已有8个村装上了共享电表,服务农户50余户,累计减少私拉乱接隐患30余处。”韶关城区供电局龙归供电所所长白仁生说,更便宜、更方便、更安全的用电方式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有了“共享电表”的加持,农田抽水用电实现“三秒取电”。同时,通过集中布点、规范线路、安装保护装置等措施,彻底整治私拉乱接顽疾,有效保障群众用电安全。
一块小电表,正成为韶关城乡经济脉动的新注脚,更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实践。“共享用电的核心,是用灵活服务匹配多元需求。”韶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刘晓林说,通过打破产权限制、简化用电流程,该模式精准解决了流动经济、农业临电等场景的共性难题。
截至目前,韶关供电局已在全市安装共享电表超120块,累计扫码用电超三千次,覆盖地摊经济、临电租赁、农田灌溉等多个场景。因其安全、便捷、经济的特点,该模式已被纳入广东省电力服务创新案例,正在全省推广。
下一步,韶关供电局将继续深挖共享用电设施的应用新场景,聚焦烟农短时租赁烤烟房、露营基地等有临时、灵活用电需求的场景,让更多市民群众享受“创新型三零服务”红利,为推动小微经济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韶关经验”。
整理:南都N视频记者 鹿筱悦
通讯员:缪世超 刘佳雯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