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她力量!“科学探索奖”迎最年轻阵容与最多女性得主

南都N视频APP · AI前哨站
原创2025-08-25 19:56

9位女性获奖人历届最多,6位“90后”获奖人,8家科研机构首次拥有获奖人……8月25日上午,以“支持原始创新”“奖励青年人才”“奖金自由支配”为关键词的民间科学大奖——“科学探索奖”如期而至,2025年获奖名单新鲜出炉,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随着新一届获奖名单揭晓,“科学探索奖”7年来共资助347位青年科学家勇敢追梦。

图片

据了解,“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由杨振宁、饶毅、潘建伟、高文、施一公、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该奖由腾讯出资100亿元设立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是一项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以鼓励他们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无人区”。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首次以视频直播形式公布。

鼓励原创、奖掖后进

护航更多年轻科学家“勇敢追梦”

今年的评审机制更加鼓励原创,这一新标准贯穿了同行评审、复审与终审的全过程。“你为什么能做出前人做不出的工作?”“你有什么独创性的方法?”“你的创新点在哪里?”在终审现场,这些是答辩人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纵观新一届“科学探索奖”获奖人的研究工作,从“非阿贝尔任意子的产生和操控”到“光电赋能人工酶”,从“火星岩石漆中寻找生命标识”到“植物生长素的分钟级调控”, 从“神经性耳聋药物研发”到“可信视觉计算”,从“载人密闭空间二氧化碳转化应用”到“星球移动探测机器人”,从“海底隧道建养灾变防控 ”到“人工视网膜光感修复”……一个个“探索之梦”体现着获奖人们聚焦原始创新的壮志雄心。

他们瞄准最重要的科学问题,直面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描绘出一幅幅勇闯科学技术“无人区”的路线图。

“中国科技创新经历着从模仿、学习、跟踪到并跑领跑的阶段,只有‘从零到一’的突破,才能引领创新的发展。鼓励原创是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选出最原创的工作,支持最原创的人,‘科学探索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主席潘建伟表示。

“新星”闪耀,年轻科学家成为本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经过几轮评审,50 位青年科学家在 1238 位申报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奖项。其中有 13 位是年轻科学家(男性 35 周岁及以下,女性 38 周岁及以下),还包括 6 位“90 后”。每位获奖人将在 5 年内获得总计 300 万元人民币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

年轻科学家们崭露头角,与奖项今年设置的“新星名额”密不可分。2025年,“科学探索奖”在每个资助领域提供1个“新星名额”机会,在满足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下,该名额用于奖励年轻科学家

“奖项设置的‘新星名额’有效吸引了年轻人。2025年‘科学探索奖’共有1238人申报,高于历年平均,增量主要就来自年轻科学家,今年申报奖项的年轻科学家共有261人,占比21%,和去年的11%相比几乎翻倍。”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主席高文介绍说。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26岁。今年正好是现代量子理论建立100周年,当时海森堡只有24岁,很多非常重大的科研成果就是来自年轻科学家的创新活力,但把不同年龄的科学家放在同一条标准线上比较,年轻科学家在积累上确实不占优势。”潘建伟表示,设置“新星名额”,正是为了让更多年轻科学家能够被发现,被看到。

纯粹资助、不求回报

严格利益冲突回避,决不允许打招呼

作为腾讯出资支持的民间科学大奖,腾讯和获奖人乃至奖项成果之间的关系也是大众关注的话题,比如,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是否为腾讯所优先使用呢?

“获奖人的科研成果、知识IP都归属他自己和他所在的机构,我们没有任何诉求,也没有任何对于回报的要求,我们纯粹就是资助他,把科研工作做好。”在奖项揭晓现场,面对南都记者相关提问,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理事长王妩蓉如是回应。

据南都了解到,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是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科学基金会之一,目前运营着“科学探索奖”和“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这两个基础科研人才的资助项目。   

科学奖项的公信力,首先建立在严谨的规则之上。行之有效地鼓励原创,还需要奖项充满公信力,评审客观公正、一切以学术为中心,让所有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监督委员会主席王志珍在发言中特别提到:“科学探索奖自创立以来,便制定了严格的章程和评审规则,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严格执行利益冲突回避,决不允许以‘打招呼’、利益输送等手段干扰或影响评审工作。今年在整个评审阶段,共产生363人次的回避。

而当被问及今年“新星名额”中,女性科学家年龄门槛仍高于男性是出于何种考量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委员颜宁表示,“新星”以及常规奖项申报规定中,都是女性年龄比男性大三岁。“这不是特殊照顾,而是考虑到男女的客观差异,把女性生育的这段时间从她们的事业发展中扣除出去。”

颜宁还表示,“今年18%获奖人是女性,是探索奖历年来女性获奖人最多的一次。也是给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女性一个很大的激励:她可以,我也行,这条路前人走过了,没那么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采写:南都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

编辑:李玲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