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纬22度这条横跨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线上,藏着一座城市对民生的深刻注解。这里用“细节温度”暖热民心,用“共建共治”激活民智,用“主打听劝”回应民声,让每一份民生期待都落地成可感可触的幸福实景。
2025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奥一网结合“汇民声、聚民智、暖民心”的定位,推出系列策划“北纬22°的你”,以城市软实力为镜,见证特区45载步履不停、温暖不移的成长之路。
你知道吗?
咱们深圳人
一不小心被“吐槽”爱投诉啦!
为啥?
去年2024年
深圳民意速办平台
共办理民生诉求工单超过1400万件
平均一天超过3.8万条
但是
投诉多,处理快啊!
在深圳
一小时约1600条投诉被办理
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4.34个工作日
响应速度保持在“分钟级”
“深圳市民爱投诉”
这不是一句简单调侃的玩笑话
网上有一个词条叫作
“深圳人爱投诉的原因找到了”
点赞靠前的一行网友评论
道出朴素却真实的理由——
“因为投诉真的有用啊”
“深圳,听劝!”
段子照进现实,深圳主打听劝
深圳市民的“投诉热情”,始于深圳真的听劝。
此前,话题#深圳连夜拆除不锈钢盲道#冲上了微博热搜,可以说是“段子照进现实”。
起因是一位视障脱口秀演员在节目里吐槽的“瞎滑”——他在节目中指出不锈钢盲道表面过于光滑,不仅不能为盲人提供有效的指引,反而可能因摩擦力不足导致摔倒等安全隐患盲人走在上面靠“瞎滑”,这让不锈钢盲道的问题进入了公众视野。
在大家只当作段子听完笑笑之后,多名深圳网友发帖描述同一件事——深圳福田连夜拆不锈钢盲道,下面跟帖评论“这才叫民生无小事”“深圳政府的效率早有耳闻了”“为深圳速度点赞”。
@深圳网友
“我愿称为深圳速度‘天花板’!”
深圳的“听劝”
可不只是拆得快
更是主动发现、主动解决的
“路见不平顺手修”
没有路?那就造一条出来
民生无小事,所谓“小事”,实则是衡量城市文明精度的游标卡尺。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深圳政府会出手!”一位深圳市民发帖分享道:“这里起初是一片绿茵草地,因附近上班族抄近路去单位,日复一日硬是踏出了一条泥巴路。”他提到这条路后来铺上黑色石头,没多久开始正式修建,现在就算遇上雨天行走也舒适。
原来这条市民“用脚投票”的小路,位于福田区岗厦北地铁站与田面城市大厦之间,是不少人上下班的必经之路,绿化带常常需要补植。福田城管部门看到这种情况,索性将泥巴路改造成红砖路,以满足市民需求。
@深圳网友
“说好的一切以民为本,这还不点赞?”
如果说修路
是“看得见的体贴”
那深圳在“急人所急”这件事上
更是拿出了
“事不过夜”的架势
事不过夜,宠你没商量
除此以外,一条“深圳安装厕所的效率也太高了吧”的词条登上同城热搜。宝安坪洲篮球公园此前正在开展篮球公园的维护保养施工,原有公厕也在维修施工中,市民反映如厕难。
针对该情况,西乡街道办连夜租赁了可移动的“口袋厕所”安装在一处平坦宽阔的地带供居民使用,该举措获得居民点赞。
@深圳网友
“提出问题的市民和解决问题的部门:急急急”
城市的细心不止于“大事急事”
更藏在每一次呼吸之间
每一条视线所及之处
事情解决了,身心皆舒畅
市民因小区楼下的树木开花鼻炎难受,打市长服务热线进行反映,过了几天下楼已闻不到味道,原来有关部门已经对盆子架行道树采取喷药、减枝等措施,通过减少花粉,抑制开花时间,减少花朵密度,尽量减轻花香对市民的影响。
@深圳网友
“这波操作对鼻炎患者实在太友好!”
深圳的“听劝”人设
从呼吸一路立到视野C位
就算是来看演唱会的
也得让你看得清清楚楚
挪开了柱子,看清了民意
演唱会座位视线遮挡让观众败兴而归,不少网友向深圳文旅部门反映大运中心体育场内旗杆遮挡问题,不久后便有人晒出了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处理反馈结果:针对您提出“拆除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内三根旗杆”的建议,经场馆方核查反馈,已拆除,将无遮挡情况。该网帖下纷纷留言大赞深圳文旅“听劝”。
@深圳网友
“我将单方面代表所有粉丝发来感谢!!”
从看台到职场
深圳把“听劝”进行到底
薪水能不能准时到手
政府比你更在意
薪水到了才心安
实际中,打工人常常苦老板欠薪久矣。关注到这一点,深圳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小程序依托“@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开发的欠薪诉求小程序,为市民提供“接诉即办”的维权渠道,实现“码”上快速反应、“码”上高效办理。
政府不厌其烦地修复每处坑洼、调整每个红绿灯,用“乙方心态”做公共服务,把“市民体验值”拉满,市民将“投诉权”转化为“共建力”,每个人的声音都能成为改变城市的力量,这恰是“民生无小事”最生动的实践注脚。
@深圳网友
“与欠薪者‘硬刚’的底气是深圳给的!”
哪怕你想在公园长椅上
休息一会儿
深圳都会说:
“安排,必须得舒舒服服!”
想躺平?这就“安排”
奥一新闻此前曾报道,市民投诉“深圳某公园为防止市民躺椅睡觉给木椅加装栏杆”,龙华街道办收到市民相关批评后迅速组织人员拆除栏杆,并表示“由于改造方案设计人文关怀方面考虑欠妥,给公众带来体验和心理的不适,街道办诚恳接受舆论监督,深表歉意”,此举被网友点评“深圳速度,深圳温度”。
@深圳网友
“我将前往体验公园二十分钟效应”
城市的光辉不在摩天楼宇的玻璃幕墙,而在每个普通人能弯腰拾起城市瑕疵的勇气与底气。真正的治理现代化,也不是永远不犯错,而在于犯错后修复的速度比舆情发酵速度还快。
这座城市不仅听市民的“劝”
也认真听市场的“劝”
企业的心声
在这里同样有回音
“独角兽、瞪羚、斑马、黑马、小巨人”
都能茁壮成长
左手民生,右手营商。“深圳营商环境”不是抽象名词,是全市448.7万户经营主体的真实选择。
“政府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重视,我们更有信心能在深圳做好事业!”作为国内知名的低空经济企业,全球鹰(深圳)无人机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飞行场地和办公用房的问题。该企业提交诉求后,相关政府部门快速反应,积极协调为企业对接场地资源,最后妥善解决难题。
规则之下,万物生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深圳主动倾听市场主体诉求,着力化解涉企涉商行政纠纷,持续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听劝,更要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上
深圳把“民有所呼”
升级为“法有所应”
让每一条诉求落地有声
守护一些必要的坚持
你知道吗?在深圳“民告官”是常态。几乎点点手指、足不出户,即可网上一键“民告官”。深圳政府隔三岔五上法庭当被告!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作为行政复议机关,在作出复议决定后被起诉至人民法院的案件达517宗。这意味着,深圳市政府平均每天要当1.4次被告。这数字看起来略高,但这并非全貌:上述517宗被诉至法院的案件,占深圳市复议办全年新收行政复议案件的10.2%。换言之,有近90%的“民告官”案件在复议阶段得到有效化解。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餐饮小店受到行政处罚,因有可减轻处罚的法定事由,经市复议办研判后罚款由5万元变为5千元;某公司被指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市复议办经审理后认为原行政行为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故撤销原行政机关作出的680万元行政处罚……
上述案例并非个例,2024年深圳市行政复议办办理涉企案件4616件,既涉及龙头企业,又涉及社区便利店、小型商超等中小微型商事主体。近四成涉企复议案件通过调解、和解方式成功化解,九成以上涉企复议案件在复议阶段实现案结事了,不再进入诉讼环节,降低企业维护合法权益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网友
“大数据请推送给每一位深圳人过来夸”
从市民投诉反映零门槛
到行政复议等赋权于民的制度设计
深圳将市民诉求
视为城市治理的核心驱动力
民声企声
成为优化城市运行的“源代码”
深圳45岁
段子“照进现实”
倾听民声、主打听劝
生活在深圳的你
想对这座城说:
“_ _ _ _ _ _ _ _ _”
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想对深圳说的话
监制:陈文定 刘岸然
统筹:谢江涛
策划:任笑一 陈璐璐 刘晨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詹越慧
视频:奥一新闻记者彭峥 刘正方 刘彦辰
编辑:蔡诗妍
设计:刘思 虢娟
编辑:乔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