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水质下降,如何加强水环境监管?生态环境部答南都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08-26 14:18

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近年来,汛期水质下降已成为影响一些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盛夏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旱涝并重,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生态环境部在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方面有哪些安排?

8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答南都N视频记者时表示,每年汛期往往是水环境质量反弹及突发水污染事件高发期。今年汛期极端暴雨洪涝事件较往年更多、更频、更强,水环境监管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工作面临较大挑战。

图片

蒋火华介绍,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汛期水环境监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提前谋划部署,开展“汛前体检”。专门印发《关于加强2025年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专门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管网清疏,尤其要重点关注工业园区及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问诊开方”,推动入汛前完成整改,把工作做在前面。各流域局全面加强汛前陆源污染物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地方,压实地方责任,降低入河污染强度。

其次是动态分析研判,抓好“汛期盯防”。每月组织开展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精准识别汛期突出水环境问题,加强汛期水污染源监管和水质监测预警。各地针对汛期重点关注断面,尤其是饮用水水源开展加密监测,对存在风险隐患的,第一时间预警并组织溯源排查,制定实施整治方案;对水质异常波动等问题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各流域局针对汛期污染问题突出的地区开展重点指导帮扶。

此外,生态环境部加强联防联控,做好“汛情应急”。发挥流域局牵头抓总作用,组织流域内相关省份共同研判风险、研究对策,提前部署应急力量,有备而战;同时,加强汛期应急值守,落实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督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及时妥善科学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密切关注汛期水环境质量及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指导各地充分运用遥感监测、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手段,精准识别突出问题并推动整改,谨防有的地方平时治污不努力,汛期来时乱排污。”蒋火华说。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