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重管理门诊接待了李女士及其子女——29岁的大伟和18岁的小玉,兄妹俩体重合计高达540斤。由于长期高油盐饮食、运动缺乏,二人不仅严重肥胖,更伴随多种代谢及心理疾病。在我国,超重肥胖人群逐年增多,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家庭负担与社会歧视日益凸显。国家已将体重管理列为健康中国行动重点,倡导科学减重及早干预。
肥胖伴随多重健康威胁
大伟体重达290斤,患有2型糖尿病、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和重度脂肪肝;小玉体重250斤,因肥胖引发重度抑郁和焦虑,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休学在家,活动范围仅限于房间与厕所。他们的案例反映了肥胖对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损害,已成为许多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面对严重肥胖,常规减肥方法效果有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杨景哥表示,根据权威诊疗指南,减重代谢手术是适合他们的治疗方式。术后一个月复查时,大伟体重减轻35斤,空腹血糖从22mmol/L降至9mmol/L,胰岛素用量减少,鼾声减轻,睡眠改善;小玉减重25斤,身体感觉明显轻松,情绪和活动意愿也有所增强。
专业医疗干预是关键
杨景哥指出,很多家庭因忙碌将饮食照顾“外包”,导致青少年养成不良饮食习惯。他强调,肥胖是一种慢性病,尤其已出现代谢异常或心理问题的人群,应尽早寻求专业帮助。该院体重管理门诊接诊大量类似患者,通过科学治疗,很多人成功改善健康状况,重拾生活信心。
李女士表示,子女术后变化显著,家庭重燃希望。杨景哥呼吁社会关注肥胖人群健康,消除歧视,支持他们通过科学途径回归正常生活。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李念星 张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