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ETF迎5万亿时刻。据wind统计,8月25日,A股ETF资产净值达5.07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元关口,距离4月17日突破4万亿元后,仅用时4个月左右。此外,据彭博数据,境内ETF规模在7月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ETF具有风险分散、费率低廉、交易灵活等优势,越来越多投资者借助ETF开展投资;同时,政策加大对ETF发展支持力度,今年来热点频出,投资者借道ETF布局,进一步助推ETF规模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A股ETF数量逾1200只,年内平均收益达22.4%,有7只年内收益翻倍,仅26只年内收益为负。但部分ETF收益快速提升同时,挂钩的指数估值也进入了近十年历史高位。
有分析指出,随着机构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部分缺失,ETF进入资产配置主导时代,个人投资者可通过两种策略配置ETF,分享市场长期增长红利。
ETF规模破5万亿
Wind数据显示,A股完成ETF万亿里程碑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从2004年首只ETF问世,ETF第一个万亿规模突破用时16年;第二个万亿用时3年;第三个万亿突破仅用10个月;第四个万亿门槛跨越再次缩短至7个月。8月25日,A股ETF规模再上万亿台阶,总资产净值达到5.07万亿元,距离4月17日突破4万亿元后,仅用时4个月左右。
ETF通过跟踪标的指数进行一揽子股票或债券等投资,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成曦分析称,ETF可以分散个股风险,而且费率低廉、交易灵活,既能满足机构大规模资产配置需求,也适合个人进行长期布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借助ETF开展投资。
随着ETF产品数量持续扩容,境内ETF当前已形成股票型、货币型、债券型、商品型和跨境型五大品类,为投资者进行多元化投资、资产配置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例如,如果投资者偏好大盘蓝筹股或者中小盘成长股,可以关注沪深300、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相关ETF;想要追踪人工智能、创新药等热门赛道,也能找到对应的行业主题ETF;除此之外,想要布局黄金、港股、美股资产,可以借助跨境型ETF和商品型ETF实现全球配置。
据wind数据,截至8月26日,境内ETF数量1200余只,其中股票型ETF占总资产净值比例最高,占比达68.24%;跨境ETF、债券ETF规模次之,分别占14.88%、10.96%,商品型ETF、货币型ETF占比较小,分别为3.02%、2.81%。
数据来源:wind
多只ETF年内收益翻倍
近期A股市场交易活跃度再提速,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上证指数连创近十年新高;随着“篮子”中的股票价格节节攀升,ETF收益水涨船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全市场1200余只ETF年内平均收益达22.4%。
其中,有7只年内收益翻倍,“翻倍基”均被港股通或港股医药行业主题包揽;年内收益超50%的ETF有63只,集中在医药、人工智能、芯片、通信、稀土等热点行业主题上,其中不乏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金融主题ETF、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ETF等“百亿”基金;仅有26只年内收益依旧为负,集中在债券型ETF。
年内收益超50%的ETF(数据来源:wind,截至8月26日)
成曦认为,从市场环境看,今年市场板块热点频出,不少投资者利用ETF进行布局,进一步助推了ETF市场规模增长;另一方面,政策在持续加大对ETF发展的支持力度,例如年初发布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股票ETF、稳步拓展债券ETF等,有助于推动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提升,吸引各类资金通过ETF投资入市。
牛市买股不如买ETF?
“牛市大部分个股跑不赢指数”“普通人面对A股牛市最简单正确的方法是买宽基ETF”,近日来,关于A股“牛市”话题接连刷屏,不少投资者感受到持有的股票涨幅跑不赢大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牛市下买股还是买ETF经验。
“牛市”中买个股真不如买ETF?从收益来看,据wind数据,截至8月26日,A股5400余只股票当月平均涨幅10.5%,而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8.26%、13.29%、17.77%。8月以来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幅显著跑赢A股平均值,但拉长时间看,A股年内平均涨幅达33%,高于ETF平均涨幅。
以创业板指数为代表的宽基指数短期快速上涨,相应ETF规模亦水涨船高。据winds数据,8月25日,易方达基金旗下的科创板ETF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为继挂钩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指数ETF后,又一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宽基ETF。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多个行业主题热点催化,部分ETF挂钩的指数估值出现结构性分化,部分进入了历史高位。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A股ETF跟踪的指数中,已有30个指数挂钩的ETF规模超300亿元。其中,当前估值最高的3个指数为科创芯片、科创50、国证芯片,市盈率(TTM,下同)分别为207.07倍、177.4倍、133.71倍;近10年来市盈率分位数(当前市盈率在历史数据中的位置,最高为100%)最高的指数为科创50(100%)、科创芯片(99.39%)、国证芯片(99.03%)。此外,此前涨幅较大机器人、中证军工、中证银行等指数市盈率同样超过近十年90%时间。
另一方面,也有港股通互联网、中证消费、中证医疗、港股通创新药等指数市盈率的近十年分位数低于50%,市场内不同ETF挂钩的指数估值分化比较明显。
有业内人士指出,市盈率分位数处于高位的不代表行情会马上翻转下跌,但安全边际下降;低估值板块也并不代表会立马上涨,需要耐心等待催化。
两大ETF配置策略分享长期红利
在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指数基金经理尚可看来,2025年是ETF进入资产配置主导时代的元年。“核心原因是相对业绩基准的超额收益缺失,在机构‘既要又要’的KPI考核压力下,大家只有通过资产配置满足绩效要求。”尚可深入剖析,经过过去六年的快速发展,ETF工具十分丰富,对A股影响力日益增强,ETF成为了实现资产配置的优选工具。
中信建投信托持同样指出,在投资领域,大类资产配置是构建投资组合的基石,它通过在不同类别的资产(如股票、债券、商品、房地产、黄金等)间进行分配,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而ETF作为高效、透明、低成本的投资工具,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实现大类资产配置的途径。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广发证券投资顾问吴桥则介绍了两种ETF配置策略,包括基于生命周期的ETF配置策略、核心-卫星策略。其介绍,前者是根据投资者在不同年龄段的收入支出、投资期限及风险承受能力等将投资者划分为进取型、平衡型、保守型三类,不同类型投资者在核心股票型ETF、卫星股票ETF、债券ETF三者之间动态调整配置比例,例如进取型投资者一般处于青年阶段(18岁-40岁),上述ETF配置比例可分别设置为50%、30%、20%,适当提升组合进攻性,分享市场长期增长红利。
“核心-卫星策略则将ETF组合分为核心仓位和卫星仓位,兼顾长期稳定收益和短期机会的捕捉。核心仓位目标是追踪市场平均表现,以宽基ETF打底,买入并持有;卫星仓位可通过行业轮动、周期波动等获取超额收益,配置以行业主题ETF和风格指数ETF为主,甚至可以把个股纳入卫星仓位。”吴桥说。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投教护航· 粤投有方 | 投教“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