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首份中央文件:将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鉴定
原创2025-08-27 12:56
图片

我国碳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正式公布。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2027年、2030年两阶段核心目标。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8月26日表示,《意见》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业内认为,这将与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强制披露政策形成联动,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2030年前基本建成覆盖工业领域碳交易体系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正式公布,勾勒出中国碳市场建设2027年与2030年两阶段目标,分阶段扩容。

意见显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与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步建成 “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 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最终形成减排效果显著、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2日,强制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成交额达474.1亿元。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成交额达2.1亿元。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8月26日在发布会上介绍,在扩大重点行业覆盖范围方面,在发电行业基础上,今年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强制碳市场,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了有效管控。

《意见》还提出“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将依据行业发展、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及碳排放特征扩容。配额管理上,要求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科学设定配额总量,逐步推行“免费+有偿”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将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在提升市场活力方面,《意见》提出了三方面措施:丰富交易产品、扩展交易主体、加强市场交易监管。

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数据质量是碳市场的 “生命线”,《意见》强调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压实重点排放单位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内部数据质量管理制度。裴晓菲表示,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强化日常监管,加大违法违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与此同时,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强制披露时代加速到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要求央国企及大型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重点聚焦“双碳”目标、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央企ESG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前实现央企ESG信息披露全覆盖,并将减碳、乡村振兴等指标纳入高管考核。证监会同步修订《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强制要求沪深300成分股企业披露ESG报告,构建起覆盖国企与重点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体系。

A股ESG信披率创新高,南都启动2025责任中国ESG专题

在政策驱动下,市场实践层面的变化显著。Wind数据显示,今年A股上市公司ESG披露率创下新高。截至今年4月底,信披率连续攀升至45.72%,反映企业对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提升。

为挖掘企业在ESG领域的创新实践,今年5月起,南方都市报启动2025年度责任中国ESG专题,聚焦“质跃未来”(高质量绿色发展)、“科技向善”(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同行”(产业链协同减碳)三大创新主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实践案例,旨在筛选出碳管理、可持续运营、公益创新等领域的标杆样本。

针对在ESG领域取得突破性探索的企业,南都湾财社将组建“中国 ESG智库团”,汇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行业学者及跨界专家,深入调研企业在 “零碳园区”建设、可持续运营、绿色公益模式创新等的切实成果与领先经验。

此外,今年10月底,南都湾财社将在广州举办“责任中国 ESG 年度盛典”,现场发布《南方都市报2025责任中国ESG智库报告》。届时,行业专家与标杆企业将围绕“绿色生产力落地路径”展开深度探讨,为更多企业提供实践参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5责任中国ESG专题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