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守护者:十五运会幕后的“高温战场”与千亿赛事经济

南都N视频APP · 商业消费
原创2025-08-27 19:32

“衣服从里到外全部湿透,每天至少要换两到三次。”广州供电局开幕式场馆保障专班的工程师骆平说。在八月广州高温与暴雨交替的极端天气中,他和专班同事们已在奥体连续奋战多日,全力确保十五运会开幕式电力保障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在地面温度近40℃的户外,位于广州黄村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奥体场馆内,工人们正紧张搬运、搭建龙门架;训练场上,从河南前来支援的武术学员每天训练8小时,就为开幕式上的精彩呈现。在这场与时间、高温较量的“看不见的竞赛”中,一群人也为他们送来清凉——王老吉作为本届全运会的官方赞助商,持续向这些坚守一线的“烈日英雄”捐赠清凉饮品,用实际行动为他们的汗水注入一份甘甜与敬意。  

电力保障:一场不能喊“卡”的演出

“拍电影你可以喊‘cut’,但开幕式表演开始后,是没有办法喊‘cut’的。”十五运会开幕式总监制、著名电影导演刘伟强坦言。对于供电保障而言,这同样是一场只能一次性成功的“现场直播”。

广州供电局开幕式场馆保障专班副组长郭润凯表示,团队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奥体场馆升级改造施工周期长、场馆电气体量大、新老设备交错,不少线路走向和负荷分配情况需要用“绣花功夫”一点一滴去核实确认,工作量非常大。

图片

为解决路径信息不够精确问题,全力提升设备可靠性,供电团队进行了连续的通宵拉路测试和试验。郭润凯透露:“我们需要对场馆内的每一条电缆、每一个配电箱‘精准体检’,包括其供电路径、编号、负荷情况等信息。”历时一个多月,团队协作完成了电气全链路图册的绘制,而为了减少对场馆白天施工进度的影响,团队常常需要通宵作业。

技术创新是本次开幕式场馆电力保障工作的一大亮点。广州供电局强化数字赋能,应用在线监测、电网自愈等数字电网技术,打造“线上+线下”全景式数字保供电,统筹调用无人机、机器人、氢能发电车等技术装备,全力确保线路设备万无一失。

“衣服从里到外全部湿透,每天至少要换两三次。”广州供电局奥体开幕式专班的90后工程师骆平,从河源供电局支援奥体开幕式供电专班。自五月起,他便离开家来到广州,投身于奥体开幕式供电保障工作中。户外室内交替作业,高温下穿着密不透风的工作服,汗如雨下成了家常便饭。虽然辛苦,但他却乐在其中:"和家里孩子视频时,我告诉他爸爸正在为全运会开幕式努力,小家伙听得特别期待。”

技术团队:体育场里造“大海”的挑战

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郎昆此前透露:“我们要在体育场里面制造‘大海’,难度非常大!”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技术团队的身上。

技术总监张晓凯带领的团队自进场以来,每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半,分成了两班,在广州极端天气较多的情况下,仍坚持在烈日下进行工作。

目前,整个开幕式的制作安装部分已完成79%,包括灯光、音响和屏幕等板块。面对台风、雷阵雨天气以及疫情,团队还需遵守三方调查政策,并确保舞台、灯光和音响等设备的安全检查与固定。“能够参与到全运会这样的重大项目中,亲手将它从无到有,再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呈现,这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张晓凯告诉记者。

图片

为保障工人健康,公司在现场设立了清凉驿站,提供防暑降温设施及定期慰问。“感谢现场辛苦工作的每一位工人,他们从早到晚辛勤付出,克服了很多困难,比如中暑和其他身体不适。”张晓凯表示。

搭建工人:高空作业的“高温勇士”

来自广州本地的搭建工人郑工和他的30人专业团队从7月1日就开始进场施工。他们负责桁架的搭建和网布悬挂工作,每天从早上7点工作到下午5、6点,中间休息1个小时。

“最大的挑战是高温天气,”郑工表示,“以及场内的桁架安装任务。”在智能化设备发达的今天,这项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完成,因为“没有机械设备能完美替代人力在这种特定场景下的精准操作”。

工人们需要将重达100斤左右的设备搬运到指定位置,使用绳索并通过人工逐段往上拉动。“桁架搭建完成后,会有专业团队负责后续的拉网等工作。”郑工表示。

图片

演职人员:汗水浇灌的开幕式梦想

令人期待的开幕式表演中,有中华武术表演环节,背后是千人武术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

佛山黄飞鸿文武学校的王启龙教练表示,在表演团队中,有对亲兄弟一起参与了开幕式排练,哥哥是表演篇章负责人,弟弟是表演学生。在排练间隙,弟弟特意为嗓子不适的哥哥送药,这份兄弟情谊令人动容。

“对于这对兄弟来说,在全运会上表演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他们个人生涯中的重要经历。”王教练表示。兄弟俩目前在佛山排练,这是他们首次一起参加大型活动,也是圆了参加全运会的梦想。

团队每天至少训练8个小时,“考虑到炎热天气的影响,会选择早上8点到10点半以及晚上5点到11点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室外训练。遇到极端天气会改在室内训练。”学员小张透露。

据悉,学校为排练学员们提供了充分的防暑降温措施,包括配备医生和必要的防暑药品,还有专人每日煮制凉茶,或者提供王老吉等饮品预防中暑。“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包括调整训练时间以避开恶劣天气,准备医疗保障措施等。”王教练表示。

王老吉为烈日英雄送去清凉

烈日汗水背后的千亿赛事经济

这些烈日英雄们的汗水,正汇入一个巨大的经济浪潮中。2025年上半年,全国多地通过举办多样化体育赛事实现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以河北、浙江、福建等7省份为例,共监测的 511场重点赛事活动直接带动体育及相关领域消费超160亿元,场均贡献3000万元以上。

“苏超”系列赛创下单场上座人数突破6万人次的纪录,并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达380亿元,凸显大型赛事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8月16日晚开幕的2025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汉超”),也带动武汉抖音团购消费环比增长55%。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指出,十五运会赛会期间恰逢旅游旺季,通过赛事流量带动地方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产生较好的赛会效应,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图片

作为十五运会官方赞助商,近日,王老吉向这些全运会工作的烈日英雄捐赠了饮料。王老吉一直以来都将体育与公益结合,此前连续四年助威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弘扬东方健康哲学。

据了解,自2001年以来,王老吉一直持续开展高温关爱行动,至今已经覆盖了消防员、环卫工、建筑工、快递员、交警等在内的30余个行业,累计送出超过数百万份的防暑物资,为无数高温工作者带去了关怀与支持。在清凉的传递中,王老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从企业流向社会,大众在了解防暑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加入到关爱高温工作者的行动中来。


文/黄驰波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