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成员国联袂献展,两百余件文物共绘“文明的星河”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08-27 22:09

8月27日,“文明的星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

800x600_68af085d2cb35.jpg?X-Amz-Content-

800x600_68af085d33d5b.jpg?X-Amz-Content-

展厅现场。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根植于亚欧大陆古老而深厚的文明沃土之上。这片广袤的土地犹如一条绵延万里的文明星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中亚文明、古印度与南亚文明、古波斯与西亚文明、古斯拉夫文明等众多璀璨文明。千百年来,得益于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中外的重要通道,这些文明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中彼此欣赏、相互借鉴,更加熠熠生辉,无声地印证了“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这一重要论断,也镌刻下人类不同文明之间共同发展、和合共生的永恒印记。

800x600_68af087d48cb8.jpg?X-Amz-Content-

800x600_68af087d619e8.jpg?X-Amz-Content-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期间开幕,更具独特意义。展览以“上海精神”中的“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主题,精选上合组织各成员国10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珍品220件(套),其中既有各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符号性文物,又有凸显各国家之间历史交往互动和互融的代表性文物。这些珍贵文物宛如文明星河中的绚丽星光,生动反映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深厚文明底蕴,真实展现了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经由丝绸之路进行文明对话、互学互鉴、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

800x600_68af08946557f.jpg?X-Amz-Content-

800x600_68af08947d343.jpg?X-Amz-Content-

展厅现场。

南都记者在展厅现场看到,展览按照各国的文明发展简史独立成单元予以呈现,展出文物全景式地呈现各国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映照着各自鲜明的文化底色,更不约而同地见证了不同文化自古有之的交流、分享、互鉴与共赢。它们既是各国独特的文化标识,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明瑰宝;既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也书写着区域文明交融的动人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展览策展人王志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谈道:“此次展出的文物选取时间从史前文明一直到20世纪初,跨越了万年的文化发展史。每个国家的独立展区都呈现出一部浓缩的文明发展简史,最后组合成一幅精美的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互动交流交往的历史图景。”

800x1067_68af08b0eee77.jpg?X-Amz-Content

玉猪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800x600_68af08b153080.jpg?X-Amz-Content-

红砂岩磨盘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博物馆藏

800x600_68af08b14cfca.jpg?X-Amz-Content-

浮雕龙头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

王志强提到,特别有意思的是,此次展览中出现了三条龙:中国的红山文化玉猪龙;巴基斯坦塔克西拉遗址群出土的红砂岩磨盘上的龙形装饰;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地区瓦拉赫沙古城遗址出土的浮雕龙头。王志强说:“龙是中华文明的图腾性符号,但是通过丝绸之路的文化交往互动,龙的寓意或者符号性形象也在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文物载体上得以呈现,我想这是文化交流的生动案例。”

800x600_68af08c4e8fed.jpg?X-Amz-Content-

800x600_68af08c4e7e1f.jpg?X-Amz-Content-

展厅现场。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文博机构首次在京举办文物联展。作为历史物证的守护者与讲述者,博物馆肩负着推动文明对话的时代使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珍贵文物在同一时空的集中展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时代光芒,呈现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黄茜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