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街道作为龙岗核心区域,承载着155个小区、35.7万居民的治理重任。2024年,涉小区民生诉求量较高,其中小散工程的安全监管压力尤为突出。传统的“九龙治水”模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基层治理需求。今年以来,龙城街道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各方力量,组建了155个“小区服务队”,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
155支服务队出马!三级联动破解治理困局
“以前下班回家,兜几圈都找不到车位,别提多闹心了!”顺景花园业主林女士感慨道,“现在好了,政府大楼的停车场晚上给我们用,这个办法太贴心了!”据了解,顺景花园是2004年入伙的老旧小区,长期存在停车位不足问题,业主停车十分不便。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小区服务队主动牵线搭桥,与毗邻单位反复沟通,最终促成该单位停车场非工作时段向小区居民开放共享,惠及近300户居民。
同样被列入典型案例的不胜枚举,例如,华业玫瑰郡小区曾因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不足,大量车辆挤占单元出入口,既影响通行又存在安全隐患。小区服务队统筹协调物管在小区内外勘查选址,还发动毗邻小区开发建设单位,对两小区间公共道路一侧的黄土裸露地块进行硬底化改造,同步指导物管完成管线铺设,最终建成26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400个停车位。“以前电动车乱停乱放,进出楼道都要侧着身子,现在新建了停车区,还能安全充电,服务队真是办了件大好事!”居民王阿姨的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
再如毗邻地铁站的万科金域学府小区,因大门朝向问题,最内侧单元居民需绕行较远才能抵达地铁站。对此,小区服务队积极协调城建办、公服办等部门,将在邻近地铁站的围栏处增设便民通道(小桥)的需求纳入“民生大盆菜”项目推动实施,目前方案正抓紧制定,项目落实后将大幅便利居民出行。
小区服务队在开展防两热工作。
这些创新实践,正是龙城街道155支“小区服务队”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生动写照。2025年4月,龙城街道创新构建“街道统筹、社区响应、小区协同”三级联动体系,统筹选派418名公职人员(含街道党员干部、社区专干、网格员等),联合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楼栋长和小区居民代表等组建155支“小区服务队”,打造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居民自治的小区治理格局。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采取“量体裁衣”式治理:15个重点小区由处级领导带队,81个中等小区由科级干部负责,59个一般小区由在编干部包干,实现资源精准配置、责任到人。
六大职责划重点!精准服务直击民生痛点
龙城街道“小区服务队”承载着六大工作职责,包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小区党建工作、引导业委会规范履职、强化物业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推动小区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提升民生服务质效。从政治引领、组织建设、自治建设、安全管理、纠纷化解、民生服务六个维度指明方向,并持续动态完善职责内容,推动治理触角向小区内部延伸,织密治理网络。
安全管理方面,龙城街道将安全隐患整治纳入规范化轨道。天昊华庭小区服务队正稳妥推进2000余块老旧太阳能板拆除工作。“以前这些太阳能板经常掉落,生怕哪天就砸到人,现在终于要拆除了,心里踏实多了!”居民王大爷感慨道。街道相关部门指导业委会和物管委托第三方做安全评估、依法召开业主大会表决、招标资质单位施工,并严格监管施工过程,预计8月完工。
小区服务队检查小散工程安全。
除了安全隐患整治,小区服务队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同样凸显“源头治理”思维。基层纠纷化解,既要快刀斩乱麻,更要防微杜渐。龙城街道建立“信息反馈-梳理汇总-联席研究-源头化解”的联动机制,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向“小区服务队”反馈本领域小区民意诉求,由服务队梳理汇总后在联席会上研究部署,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小区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构建组织健全、治理精细、安全和谐、党群关系密切的幸福家园。
如中海康城因水管破裂致电梯泡水,业主强烈要求更换,街道前期已推动各方就经费等达成共识,小区服务队成立后精准发力,全力推动损坏较严重的3#电梯更换,同步高效推进1#、2#电梯政府补贴申请,让难题取得关键突破;碧湖康馨园业主反映紧邻的小区高大椰棕树枝叶过密存在安全隐患,两个小区服务队主动牵线,组织双方物管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召开现场协调会,实地勘察磋商,最终达成共识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绿化树进行集中修剪,不仅消除了业主们的烦恼,更从源头消解了因该问题发酵可能引发的两小区邻里矛盾,以主动作为筑牢基层治理的“防火墙”,真正实现了将基层纠纷化解在萌芽、防患于未然。
从治标到治本!龙城这样打造长效治理样板
基层治理探索不止于解决眼前问题,更应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为此,龙城街道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服务队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深入分析并解决难点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持续跟踪督办,确保问题落地实施,推动“简单问题日产日清、复杂问题持续跟进、难点问题建立清单”,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落地见效、形成闭环。
小区服务队开展现场座谈。
对风险等级高、需街道提级协调的重难点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系统研判后,推动街道提级协调,集中力量破解小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此外,龙城街道还建立了考核督导机制,将干部在小区治理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考核与选拔的重要依据。街道定期组织“先进案例分享会”,精选4-5个优秀服务队交流经验,并邀请物管专家开展法律法规、矛盾调解等专题培训。同时优化“龙城先锋”评选机制,单列小区服务队表彰名额,在“事交我办无问题”红黑榜中每期必含服务队相关正面或警示案例,通过正向激励持续激发干部工作动力。在服务过程中,干部们纷纷展现出强烈的家园意识,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带着这份深厚情怀投入工作。正如一位干部所说:“每次走进小区,看到居民期待的眼神,就觉得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我们多跑一步、多做一点,居民的生活就多一分舒心,这便是守护家园的意义。”
小区服务队现场了解小区居民提出的相关问题。
“小区服务队”成立4个月以来,涉及住宅小区的民生诉求较去年同期下降三成;住宅小区零星作业纳管总量增加2000余处,小区高风险作业管理更加规范。
如今,行走在龙城街道各小区,整洁的环境、有序的管理、和谐的氛围,都在诉说着155支“小区服务队”带来的改变。这里的“龙城答案”,既传承了“枫桥经验”的群众路线,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更创新了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协同机制,通过“量体裁衣”的精准服务和“闭环督办”的长效管理,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目标。这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新时代 “枫桥经验”注入鲜活的龙城智慧。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余悦
图源:龙城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