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年利率下行的趋势下,老百姓投资理财,最朴素的目的就是财富的保值增值。但理财是一项长期工程,客户在购买后常常面临何时卖出、何时转换等问题,心中难免有所顾虑。”8月27日,在平安银行联合平安理财举办的理财服务升级发布会上,该行相关人士如是剖析理财行业难点。
就在日前,平安银行刚刚出炉半年报。尽管营收和净利润均承压,但该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2%,其中代理个人保险收入增长近五成,代理个人理财收入增长16%,传递了更多的积极风向信号。
就在7月底,由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预计全年规模有望突破33万亿。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99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297亿元。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按照报告,传统固定收益类产品占主流、大众投资者风险偏好低、平均收益偏低,成为银行理财的共同特征。《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9.8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2%。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7万亿元,占比2.51%;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更小。
截至2025年6月末,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9.41万亿元,占比达到95.89%。与此同时,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近一成。
据记者观察,银行理财是老百姓除存款外最重要的财富载体之一。但是,理财行业一直存在“不可能三角”——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兼具。有业内人士提醒,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如何在上述三者之间做好动态平衡,成为行业一个长期挑战,倒逼各路机构加速破题。
张东
那么,如何为普通市民提供兼顾流动性、稳定性、增值性的“好理财”?在本次发布会上,平安银行提供了解题思路。
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认为,近年来,理财行业的净值化转型加速推进,逐渐迈入波动显性化、常态化的“净值2.0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舍弃了稳健的基因。在净值化的新时代,想要做到财富“压舱石”,一定要打造“好理财”。“好”的理财,能够力争穿越市场周期,实现稳健回报。张东表示,目前已构建“平台化投资模式”,稳步提升多资产多策略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按照昨日会上公布的数字,从成立以来,平安理财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回报超1100亿元。按交易日计算,相当于每天为投资者赚1个亿。而在利率下行趋势下,旗下固收及“固收+”产品近3年整体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46%。
记者看到,平安银行与平安理财当天发布了“安+ 心稳致远”全新产品品牌体系。相关人士解释,“安心”系列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定位于客户闲钱管理的工具;“安稳”系列是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力求成为客户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安致”系列是主打“多资产、多策略”的“固收+”产品,帮助客户以稳健的方式参与资本市场;而“安远”系列为混合类产品,以追求长期投资增值为目标。
银行理财究竟如何守住普通人的“钱袋子”?平安银行财富业务总监方志男阐释该品牌体系时认为,其一个优势是背靠集团综合金融生态,能提供“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独特服务价值。专业团队也是看点,目前专业财富管理队伍超过5000人,总行专家团队及内外部行业专家顾问也超过400人。
“面对市场波动和需求变化带来的长期挑战,银行理财需强化风险管理。”有业内人士提醒,理财机构可推出更多创新型产品,如“固收+”策略产品、养老理财产品、跨境投资产品等,满足不同需求。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